百分剧情

​让你少奋斗20年的致富心法

点击: 来源:百分剧情
摘要:让你少奋斗20年的致富心法 《财务自由第一课》作者:帅健翔 今天我们要讲的书,叫作《财务自由第一课》。 那么,相信很多数书友,当你选择来听这本书的时候,就说明你渴望过上

让你少奋斗20年的致富心法

《财务自由第一课》作者:帅健翔

今天我们要讲的书,叫作《财务自由第一课》。

那么,相信很多数书友,当你选择来听这本书的时候,就说明你渴望过上比现在更加富有的生活。

想必大家都曾经体会过,没钱的生活有多难,那不仅让我们捉襟见肘,还让我们错失良机。比如说,有的人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薪水不高还特别累,可是为了生计只能忍耐妥协;有的人到了适婚的年纪,也找到了相爱的伴侣,却因为没房没车,始终过不了对方父母那一关;还有的人担心孩子教育的问题,为了买价格昂贵的学区房而发愁……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在很多时候,有钱,意味着你的人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那么,想要从“没钱”到“有钱”,我们就需要找一个富有经验的人来谈谈,而且这个人不能是出身豪门,因为豪门生下来就有钱。他得是位草根,是和我们一样靠自己拼搏的普通人。他得穷过,然后穷而思变,找到赚钱的方法,并且这些方法没有门槛,我们都可以学会,能实实在在地改善自己的财务状况,这才是一个理想的学习榜样。

而这样的榜样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财务自由第一课》的作者帅健翔。帅健翔曾经是新东方的一名英语老师,后来通过自己独到的理财观念,实现了稳健的理财收益,26岁就摆脱了朝九晚五上班族的工作模式,开始靠利息生活,实现了财务自由。后来,他创立了千分之一成长俱乐部,创办了“有钱有闲”理财专栏,成为千万网友齐声支持的财富导师。

那么,说到投资理财,相信大家都听说一本十分著名的财商管理类书籍,叫作《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是财富管理大师,很早就实现了个人的财务自由,他的很多理财思路都非常经典,并影响广泛,而他就是帅健翔的财富老师。

在帅健翔看来,每个人都在寻找致富的方法。但比起方法,更重要的是“心法”。而想要达到财务自由,心法一共只有7个字,那就是:赚钱,存钱,钱生钱。这三者中的任何一个掉链子,都难以真正做到有钱又有闲。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去做呢?在《财务自由第一课》这本书中,作者帅健翔对这套心法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并提供了具体操作的方法。

好,那么咱们话不多说,这就上干货。本次精华解读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怎么轻松存钱;第二是怎么精明用钱;第三是怎么优势赚钱。下面,我们就正式进入书中具体的内容。

怎样轻松存钱

说到怎么成为富人,大家关注的焦点是什么?是不是怎么赚钱,怎么赚到比现在更多的钱?赚钱没有错,但事实上,存钱才是真正的关键。

我们打个比方,世界上最快的跑车,时速可达450公里,高铁的时速是350公里,飞机时速大概在800公里,也就是说,最快的跑车可以跑得比高铁快,那有没有可能,有一天,跑车的速度能快过飞机呢?

其实,以人类现有的科技,早就能造出时速1000公里的汽车发动机了。那么,为什么还没有时速1000公里的跑车面世呢?原因就在于,以目前的科技,人类还不能造出对应速度的刹车。也就是说,时速1000公里的车,根本停不下来,这就会给驾驶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所以,一台车能跑多快,并不是只跟发动机和油门有关,而是由刹车决定。同样道理,一个人财富积累的速度,也不光是看你能赚多少,而是由你的“刹车”决定的,这个“刹车”指的就是存钱。

有人挣得不多,存不下来,这我们可以理解,但有人明明挣得不少,也存不下来,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在《富爸爸穷爸爸》里,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富人是让钱为自己工作,而穷人和中产阶级是为钱工作,开始是出于一种恐惧心理,因为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没法生活,所以,他们让自己掌握某项本领,为了报酬而努力工作。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能力上去了,为了满足更多的欲望,人就会变得贪婪,用自己赚来的钱去交换更多的快乐、舒适和安全感。

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模式:赚钱,花掉。赚更多的钱,把更多的钱花掉。想一想,确实如此,挣得多了,我们想要的也更多了,想旅游,想买名牌,想买车,想买房,甚至还想一套接一套地买房,所以最后留到手里的所剩无几,甚至还有一堆贷款。

而除了本性里的贪欲之外,我们存不下钱还有几个原因:

第一,我们总为过去的情绪残留花钱。当人陷入情绪内耗时,会变得消极、焦虑、纠结,这时候,为了平衡不好的感受,人们往往就会用花钱的方式,来给自己的内心找一种平衡。比如说,工作时压力很大,很多人会在下班后通过“买买买”或者吃顿好的,来释放情绪。表面上看,好像是在为当下的快乐付钱,其实,这是在为过去的不快乐买单。

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你不妨先问问自己:“我不高兴的原因是什么呢?花钱能解决我的问题吗?如果不花钱,我能找到其他方式来缓解压力吗?”以此来理智地管好自己的钱包。

第二,我们常因为消费主义和商家的鼓吹花钱。商业时代,消费主义大行其道,每个社交媒体平台都在过度地灌输消费观,无时不刻不在激发人们的消费欲,任何一个节日,都会被用作促销的机会。这时候,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是当下要用的东西没必要囤,等用的时候再买就可以了。各个平台的促销活动很多,我们以后依然能买到便宜的,不要轻易就被商家的营销辞令冲昏了头脑。

第三,当我们目前的能力配不上自己的欲望时,有的人就会提前消费,花类似信用卡、花呗、白条这些“未来的钱”,贪图一时的满足和虚荣。可是,这些钱从来不属于你,是借来的,你只能在很短的期限内暂时使用,总归是要一分不差还上的。

而且,你在每个月发工资时,不是先存款,而是要先还上个月的信用卡或者花呗、白条,这就造成了一个收支的负循环,只会让你离有钱越来越远。万一你不能及时还清,那么产生的利息会让你陷入更大的困境。所以,作者给大家的建议是,除非遇到紧急特殊的情况,否则,尽量不要花不属于自己的钱,不要给自己任何理由去提前消费。

其实,乱消费、存不下钱的本质,是因为我们缺乏明确而长远的目标,缺乏对自我的约束。而降低花钱无度的最好方法,就是拥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存下更多的钱。

只要你明确了存钱的重要性,有了存钱的强烈意识,那么从这一刻起,你就变成了一个新的自己,即便挣的再少,也能想方设法存下钱来。这里给大家介绍两个轻松存钱的好方法:

一个方法叫作“提前存”。我们大多数人在得到一份收入时,用钱的习惯都是先用后存,这就会造成一个结果,那就是“无意识花钱”。不管有多少钱,总能想办法把钱花完,所以最后颗粒无收。所以,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下次再拿到一笔收入,先存起来一部分,剩下的再用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我们可以把这笔先存起来的收入,取个名字叫“雷打不动基金”。一来不管收入多少,都要雷打不动地存一笔。二来这笔钱要雷打不动地留着,除非是用来救命,否则坚决不花。目的就是养成稳固的存钱习惯。

这么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当你手上的可支配现金少了,没有很多钱可以花了,你就会减少冲动消费的可能。接着,你会开始计划消费,对于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什么需要现在买,什么应该以后买,会变得更加理智。

第二种方法叫作“过程存”,就是说除了提前存的钱以外,对于可支配的钱,你也要省着花,尽量多存一些。比如,你平时每天都要喝一杯奶茶,也给自己留出了奶茶钱,但是,如果你能把这笔钱节约一部分,比如从每天一杯改成三天一杯或者一周一杯,把省下来的奶茶钱存起来,增加自己的本金,或者去做投资,让它们钱生钱,你的财富积累就会变得越来越快。

怎样精明用钱

存钱是变有钱的基础。但是,我们不是葛朗台,不可能把所有的钱都存下来,该花还是要花的,那么,怎么能够精明地用钱,就非常重要了。这里教给大家五条用钱原则,帮你把钱花在刀刃上,不铺张不浪费,让你辛苦挣来的每一分钱都物尽其用,物超所值。

第一条原则:用钱之前先做好预算。一般来说,我们日常的购买大体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买小件物品,一类是买大件物品。针对这两类不同的购买,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做预算。

买小件物品时要列出购物清单。比如你去超市采购,购物清单可能会写:买鸡蛋,买牛奶,买蔬菜,买调料等等。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购物清单,因为这个清单只是提醒你别忘了买这些东西,并没有任何做预算、管好钱的作用。那有预算功能的购物清单该怎么做呢?很简单,你要写上想买的商品名称、数量以及大约价格。比如说,买辣椒酱1瓶,买蔬菜5斤,买苹果10个,总共约100元。

那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是因为买小件物品时,数量决定了最后的价格。

而要是买大件物品的话,你需要做一个总预算。比如说,你打算买一台新电脑,那首先要考虑的不是买什么品牌,什么配置,而是你的总预算是多少,你最多打算花多少钱。假如你的预算是6000元,那你到店里时,就告诉柜员你的预算,让他直接为你推荐预算范围内性价比最高的一款,而不是向你推销其他款式,让你为自己不需要的配置和功能花更多的钱。

但凡用钱,都先做好预算,才能让我们的钱花得更合理,更节约。这个方法听起来很简单,那问问大家,你平时这么做过吗?你是一直这么做的吗?

第二条原则:每次用钱只买刚需。也就是说,花钱时只买自己需要的,而不是自己想要的。需要和想要的区别在哪里呢?就在于是否现在就用。举个例子:有的朋友很喜欢买书,看到有别人推荐的好书,经常会马上下单。但你买回来的书都看了吗?是不是很多至今都放在书架上吃灰呢?所以,即使是买书也需要注意,不会马上看的书就先不要买,等要看的时候再买,这样才能把更多的钱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不知不觉就花掉了。

不过,有的朋友也说了,道理我都懂,但是碰到喜欢的东西我还是忍不住“剁手”,该怎么办呢?

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大家善用各个平台的购物车。当你下次有购买冲动时,如果一个东西不是非常需要并且现在就要用的,先加入购物车。等过个一两周,你再点开购物车看看,就会发现之前那种强烈的购买欲已经消退了。

第三条原则:善用积分。积分是一种隐形的财富,只是我们很多人可能都忽视了。举个例子:平时我们工作时如果要出差,公司大多会有两种报销方案:第一种是公司的行政专员提前跟你确认行程,帮你买机票,订酒店,安排好一切。第二种是你自己买机票,订酒店,等出差结束后,开好发票再回公司报销。

可能很多人都会选择第一种方案,因为觉得不用自己操心,不用垫付差旅费,一切都由公司安排好,而且有专门的人来帮你订票,还会让你油然而生一种被服务的“尊贵感”。如果你平时也是这么选择的,那说明你没有积分意识。

如果是你自己来安排行程,最大的好处是在第三方平台订酒店和机票时会有积分,这些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量,未来就可以当现金来抵扣。除了第三方平台外,有的酒店自己也有积分系统,你定了酒店并入住后,酒店系统里就会保留相应的积分,以后可以兑换免费的房间使用。而且,你自己订机票,飞机的里程就会积累到你的名字上。航空里程也可以换飞机票。所以你看,积分其实是可以当钱用的,只要合理把握,就能给自己创造价值。

第四条原则:及时卖出闲置物品,再次换回现金。所谓闲置物品,是说你已经不打算再用的,或是放在家里好久都没有用过的物品。对于这些东西,与其不用又舍不得扔,我们还有第三个更好的选择,就是转售给别人。很多东西只要不是完全损毁,就肯定有一些剩余价值。特别像手机、电脑、相机这些电子产品,即使是旧款,在二手转卖平台上,还是能卖出一个不错的价钱的。有的买家会把电子产品高价回收,然后拆开,取出里边完好的零部件,重新售卖。总之,一个东西在我们眼中没有了价值,但不等于在其他人眼中也没有价值。

现在的二手平台有很多,淘宝有咸鱼,京东有拍拍,卖二手书有多抓鱼、孔夫子,卖旧衣服有白鲸鱼和飞蚂蚁,等等。把自己大量的闲置物品重新出售,既可以断舍离,减轻对物品的依赖,重新规划家里的空间,也能换回现金流,存起来或者做投资。

可以说,闲置物品就是一笔在你身边、但你却视而不见的财富,是一笔被冻结住的存款,浪费了未来的可能性。尽早解放它们,盘活它们,能为我们的财富创造新的生命力。

第五条原则:聪明地用钱,要实现利益最大化。最大化思维是一种投资思维,是促使人生蜕变的重要思维。从狭义上讲,钱代表的是金钱,但从广义上讲,钱还可以是时间,精力,或者人脉。所以,当我们讨论该怎么实现利益最大化时,就不能光考虑狭义的钱,还得看在广义的钱的系统中,我们的金钱、时间、精力和人脉这些宝贵的资源,怎么才能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也就是这些资源该怎么用在最合适的地方?正确的做法是:

把金钱用在优先级上。举个例子:如果你平时喜欢用支付宝付款的话,可以留意一下,支付宝有会员等级制度,如果你是最高等级的钻石会员,就能享受很多优先特权,比如购物特权、酒店特权、出行特权等等。其中有一个叫作快捷登机的特权,每个月有三次机会,你可以用机场的特殊安检通道登机,而不是像别人一样在安检口排队,能节省很多时间,这就叫把钱用在优先级上。

把精力用在天赋上。这是指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你擅长的、有优势的事情上,才能实现创造和结果最大化。

把人脉用在交换上。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给予和接受。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妨多给出去一点,合作时让别人多赚一点,看似吃亏,其实能收获更多。

把时间用在前三者上。这是指我们所有的时间,都应该用来放大自己的金钱、精力和人脉。

刚才讲到的这四点,其实就是人生资源的运用秘诀。你的每一次用钱都是在做选择,当你学会了聪明的用钱,就是在创造你想要的人生。

怎样优势赚钱

变得富有除了大力存钱,聪明用钱之外,还有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是要更多地赚钱。

说到赚钱,我们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没有钱的原因,是赚得不够多。其实,不是不够多,而是不够快。

给大家举个例子,帅健翔以前在新东方做英语老师,是个不折不扣的工薪族,虽然工资不错,但赚的都是血汗钱,2014年之前,他讲1小时课,时薪大概200元。一年辛苦下来,还不到20万元的收入,但是,时间已经用得满满当当了。

那么,怎样才能赚得更多呢?

转折发生在2014年,帅健翔抓住了当时的机遇,开了网课,才真正认识到互联网的力量,也刷新了他的赚钱观念:多赚钱关键要看效率,要让你的单位时间的收益实现大的增长。

当时,他初次尝试开一门英语直播课,定价19元,讲1小时。没想到有1千人报名,那1个小时,他的税前收入达到了19000元,是当时时薪的近100倍。第一次试水后,看到大家反应不错,他紧接着又开了两门29元和39元的英语直播课,每门课还是只讲1小时,结果又有1千人报名。就在这短短的一周里,帅健翔惊讶地看到,自己的时薪,从原来的1小时200元,变成了19000元,又变成了29000元,最后变成了39000元。然而,他并不需要为此付出更多的劳动,或者具备更强的能力,只是把原来课堂上讲1小时的内容,放到网络上来,收入却呈现了指数级增长。

听完这个故事,大家有什么启发呢?

相信大家最先意识到的就是得赶紧想办法改变赚钱模式,把注意力从原来关注的赚钱的数目转移到赚钱的效率上来。

没错,提高赚钱效率才是我们时间价值最大化、赚到更多钱的关键。

那么,怎么提高赚钱的效率呢?就是要找到一种模式,能在投入同样时间的前提下,让收入翻倍。这里教给大家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提高你的时间单价,让你的一份时间卖得更贵。

如果你是上班族,这就是指提高时薪,你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多创造价值,发展自己在本职工作上的不可替代性,来谋求升职加薪。如果你是自己创业,那就要提高你在行业内的认可度,发展自己的品牌,用好产品好口碑来提高售价。

第二个方法:增加你的时间的卖出次数。

以前是投入一次时间,生产一个内容,赚一份钱。以后,你要开动脑筋,看看怎么做,才能投入一次时间,把产出的内容变成多个产品形态,赚几份钱。比方说,一个英语老师备了20小时的英语课,按传统做法,备课的内容用于在教室里上课。但要想增加他的时间卖出次数,他可以在线下课的同时,搞线上直播,付费收听;可以把上课的音频或视频,进行剪辑,放在平台上售卖;还可以把音视频的文字稿导出,找出版社出一本书。这样一来,赚钱效率就被大大提高了。

好,在掌握了赚钱的正确观念后,我们要做的下一步,就是找到自己在工作之外的价值,利用自己的优势去赚钱。

很多人觉得自己之所以没赚到钱,是能力不够,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有自己喜爱的、擅长的东西。如果能找到它,发挥它,你就能利用自己的优势去赚钱,这样的赚钱道路也会走得更加稳当。而想找到自己的商业价值,教给大家一个方法,叫作“三圈模型”。

在纸上画下第一个圈,叫作“你擅长的”,把你平时擅长做的事情,也就是你做起来得心应手,但别人没有的优势,比如,擅长写作,擅长英语,擅长写程序,等等,都填进这个圈里。

接着画第二个圈,叫作“你热爱的”。也许有的事情你目前还不是很擅长,但你热衷于它,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你会感到兴奋和满足,把这些事填进这个圈里。

最后,再画第三个圈,和前两个圈摆成一个三角形,这第三个圈叫作“用户需求”。这是一个产品、一个想法或者一个项目能实现的客观价值,也是成立商业的前提条件。即使找到你热爱的,也找到你擅长的,但如果没有人需要这个东西,那它就无法产生价值,也不能带来购买。

有人问了,这三个圈有优先级吗?当然是有的,用户需求是基础,你的热爱是保障,你的擅长是财富。

所谓 “用户需求是基础”,是说如果你有一个产品,希望实现商业变现,那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产品的市场需求如何,有什么人、多少人,会以何种频率需要这个东西。这是一切的前提。记住,即使你提供的东西再好,只要别人不需要,那就没有任何商业价值。

所谓“你的热爱是保障”,是说热爱的事,可能未必能帮你赚到多少钱,但是,只有热爱,你才容易坚持,可以不需要动力而一直做下去,给自己带来长线的收益。

所谓“你的擅长是财富”,是说你擅长的东西,是别人不具备的,它是你身上独一无二的“超能力”,也是你身上最能赚钱的能力。如果你要用能力换钱,你所擅长的,就决定了你能赚到的钱的最大值。

所以,总的来说,“三圈模型”告诉了我们, “客户需求”保证了这个生意有的做,“你的热爱”保证生意能做长,而“你的擅长”保证了生意能做大。把三个圈的交集找到,就是你最终的商业价值,也是你努力赚钱的方向。

好,到这里,财富导师帅健翔这本《财务自由第一课》的精华部分,我们就讲的差不多了。

这本书详细解读了如何存钱,如何用钱,以及如何赚钱,覆盖了我们财富板块里的每一个重要部分。不过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这本书纠正了我们很多传统而错误的理财观念。要知道,不管是赚钱也好,做事也好,思维方式一直是第一位的,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导向正确的行动,进而实现期待的结果。所以,“财务自由的第一课”就让我们一起,从改变观念开始,重塑金钱大脑,用健康智慧的方法去使用钱,管理钱,创造更好的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