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乡土故事:范丹寺的由来
淮阳乡土故事:范丹寺的由来
传说,范丹称讨饭花子神。为什么称范丹讨饭花子神?因讨饭花子敬范丹,穷人也敬范丹。
范丹家住陈州南三十里一个小庄,今叫范丹寺。范丹爹娘早早去世了,只撇下孤儿一个,靠讨百家饭为生。范丹虽是个讨饭花子,可为人不凡。他一边讨饭,一边读书,他脾气好,一说三笑,言语随和。自己讨得一升半点米,除留下点吃,剩下的大多舍给那些掀不开锅的穷乡亲。天长日久,不要说三里五里,就是百儿八里内的人们,提起范丹,没有一个不服这个仁义的讨饭化子。因此,只要范丹人到,凡是稍微有余钱剩米,没有不施舍范丹的。这样一来,范丹讨的米越来越多。
一天夜里,范丹正在自己茅屋里睡觉,朦朦胧胧,见太昊伏羲来了。这位人祖爷气乎乎地训斥范丹,说道:“范丹,你田无一垄,谷无一棵,平日东游西逛,怎么能囤谷数十石呢?”
范丹回答说:“老祖宗,你封我这奔波命,我够憋气了。人家有地千顷,骡马成群,不也是财吗,当神送门上供;我呢,虽双手空空,但有德,德不是财吗?为何我就不能囤点谷?你老祖宗太偏心眼了。”
太昊伏羲也不和范丹讲理,说每大只给他剩下半升米,范丹醒来,太昊伏羲不见了。从那以后,范丹每天讨的米,少的上斗,多的上石,可是一到天黑,就只剩下半升了。他很恼火,不知道这些米是咋少的。
一天,日头才落,范丹就讨米回来了。他把要来的米放到当屋门口,眼睁睁看着这米的去向,一直没有动静。到了掌灯的时候,范丹把讨的五升米倒到囤里,瞪大眼睛盯着米囤,过了好久,也没见动静。
到了半夜时分,范丹用被子蒙着头,露个小眼儿,偷偷监视着。突然,金光一闪,露出一只手来。这只手毛毛茸茸的,雪白雪白的。范丹也不害怕,要看个究竟。只见这只手慢慢挨近米囤,待一接触米囤,一道金光不见了,囤里的米也只剩下半升了。
范丹很后悔,没当即上前抓住那只手。
第二天,半夜时分,范丹又用被子蒙着头,透过小眼瞅粮囤,等那只毛茸茸的手刚接触米囤,范丹眼明手快,飞身上去,上前抓住了。他用劲猛拉那只手,原来是一个人头龙身的神人。
范丹很生气,说道:“好啊!人不嫌鬼瘦,神也不嫌人瘦,昧着良心偷俺讨的百家米!”
范丹说着,一把抓住神人的脖子高高举起,看样子要一下于把他摔死。
这时候,那神人口吐人言。他说:“范丹别恼,千差万差,来人不差,我是受托来取米的。”
范丹问道:“是谁差你来的?要是你老实说了,好坏我饶你一条活命;要是你不说实话,莫怪我手下无情了。”
那神人求饶说道:“我实说便是了。”
原来这是太昊伏羲老祖派他来的。这神人是管地理的朱襄,范丹见朱襄说话实在,把他放在地上说道:“朱襄,你身为管地理的大神,却盗俺温饱百家米,于心咋安?”
朱襄呵呵一笑,说道:“范丹,这莫怪我,要讲理去找老祖,咱犯不着口舌,告辞了。”
一道金光闪过,朱襄去了。
范丹忙追,大声问道:“我到哪儿才能见到老祖爷?”
朱襄的金光不灭,留下一句话:“今夜去陈州北一里太昊伏羲陵。”
范丹应声“是!”也就跟着去了。
范丹出门,本来已是夜半时分,忽然朝阳初升,东天一道霞先,轻风徐来,路旁杨柳依依,蓝天万里无云,天空百鸟争鸣,地上繁花似锦,红的、黄的、白的、蓝的、紫的、绿的、黑的各式各样的花儿竞相开放,范丹好不奇怪。
范丹走着走着,觉得走了好久好久,羊肠幽径尽头,出现了一个绿树环抱的村庄,鸡鸣狗叫马嘶牛哞羊咩。范丹额头汗水涔涔,不由得口干舌燥。一座红墙耸在范丹面前,他抬头一看,是一座深宅大院。他在一个门楼前停下脚,一个须眉全白的红脸老汉开了门,迎接了讨水喝的范丹。
范丹说明来意,老汉自我介绍姓曲,人称曲老汉。曲老汉把范丹让到客厅,请人上座。
不一会儿,一个十分漂亮的姑娘献上一碗茶水,哇哇哇大叫了一阵,指着范丹,很不讲礼节地指指点点。范丹明白,这位哑女是在埋怨他老爹,让这个穿着这么破破烂烂的人入座有失体统。曲老汉对范丹报歉地笑笑,打了个手势,哑女退下去了。
曲老汉不问先知,对范丹说益:“范丹,这趟去拜老祖,请代我求问,我一辈子行善积德,为啥叫我女儿曲儿成哑巴呢?”
范丹点着头,心里不明白曲老汉为何知道他的去向?他不多问,喝了茶水,就告别了曲老汉,赶忙上路了。
范丹出了曲家,只觉得天昏地暗,云低天垂,耳边雷鸣,眼前电闪,脚下一脚深一脚浅,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看样子,天要下雨了。
范丹抬头看看四方,这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连个人影也没有。他赶紧朝前走,慌慌张张,走了不知多少时候,只见前面有一点灯光,走近了,才看清是树林里的一间小庙。
他推开庙门,见一面孔呆板的老者稳稳坐在那儿。范丹还没开口,老人说话了。他说道:“范丹,今儿你去拜见老祖宗,请替我土地询问一下,我在这漫野荒村里,行善积德,助人为乐,可老祖宗看不见,听不到,难道能让我久居这穷乡僻壤?不知啥时候能官升一级?”
范丹应声说道:“中中中,我一定办到。”
土地说:“我把你请到这儿就是这件事,不耽误你了。范丹“啊”了一声,告辞了土地,去了。
范丹急急赶路,走了一程,突然间,他眼前出现了一片迷雾,云雾茫茫,云里雾里,前面耸立起一座府院,府门上书“屈死鬼”三个大字。他大惊,正想回头,一个身着官服的官员走来,大声唤范丹。范丹说道:
“你明明是人,怎么你的府上写屈死鬼三个大字?
那官员说道:“不,这儿是阴曹地府,我是陈州知府陈地知啊!”
范丹问道:“陈知府,是你呀?你怎么到了这里?”
屈死鬼说道:“说来话长。我出身农家,深知百姓之艰难,皇上点我知陈州,我不敢有辱上,不敢有辱百姓,想尽心尽力行天道天德,全心为民,惩治贪官污更,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陈州虽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但陈州官系粗大,贪官盘根错节,根深蒂固,不到一年,黑势力告恶状,竟说我粗暴执法,犯官侵民,祸害陈州,皇上竟不问青红皂白,将我查办斩首,至今成为屈死鬼!”
范丹听了,十分感动,他说道:“陈知府,你有所不知,作为陈州子民,对知府是有所耳闻呢!你的清正廉洁,我自然知道。你放心,我自然会对老祖宗禀报,还你一个清白。”
屈死鬼说道:“愿此话成真。”
范丹告别了屈死鬼,急急赶路,走了一程,突然间,他眼前出现了一轮艳艳的红日,正在西坠,漫天的云霞烧红了整个西天,无边无沿的天底下,水连天,天连水,茫茫无尽头。远处,飘飘地摇来了一只小船。
近了,范丹一眼看出,摇船的是个黄脸小伙子,身着一身黄衣,脖子套着一个青石圈。小伙子靠了岸,挥手请范丹上船,很客气地说道:“请范丹上船!”
范丹想,这也奇怪,一路上碰到的人,都知道我是范丹,这是为啥?范丹问道:“小伙子,你咋知道我叫范丹?”
待范丹上了船,小伙子叹了口气,愁眉苦脸地说道:“范丹,实话对你讲,我是东海龙王的八儿子,只因我误下雨,淹了宛丘的太昊伏羲圣地,老祖宗发了脾气,捉住了我,用乾坤圈将我锁在宛丘湖,罚我受罪。你是谁,到哪儿去?我是知道的。”
范丹“嗯了”一声说道:“八少爷,你还怕老祖宗吗?”
八少爷说道:“太昊伏羲是龙的祖先吆!范丹,求你到去老祖宗面前美言几句,快快把我放回东海吧!”
范丹说道:“中,可有一条,以后无论何年何月,你不能旱涝宛丘圣地。”
八少爷说道:“你放心,那是!那是!”范丹说道:“一言为定。”
忽然间,小船变成了一条黄龙,范丹已骑在黄龙身上了。范丹睁眼一看,云腾雾飘,已升上天了,他有些害怕。八少爷叫他闭上眼睛,他只觉得飘飘然,不一会儿落到了地上,黄龙又变成了一个小伙子,对范丹说道:“范丹,人祖圣地到了,你去吧。”
范丹举目一看,这太昊伏羲圣地,午朝门,道仪门,先天门,金光闪闪,全是金的殿台楼阁,直接蓝天。范丹边看边走,走了好长时间才到统天殿。太昊伏羲老祖笑呵呵地已在殿门迎接。他望了一眼气乎乎的范丹说道:“范丹,你别耍便宜怪,你串百家讨米,那是积德修炼哩!你的米一粒没动,在这放着哩,你一路办好事,你的心好着哩!”
范丹听着,气也消了,又反转过来感谢老祖,跪下连连磕了三个响头。
太昊伏羲也不请起。他说:“朱襄拿你的这些米,日后,还照你想的,全部给穷人吧?”
范丹笑盈盈说道:“雨是龙绞的,谷是地长的,命是天赐的,范丹的米讨来是舍给穷人的。”
太昊伏羲说道:“神为人做了好事,才受香火;人做了好事,别人才想着他,神和人都应多做好事,多修炼。”
范丹说道:“老祖宗开导,范丹全应是了。我向您老祖宗请教四件事。
太昊伏羲听罢,一一说了缘由。
丹听了,心里清楚了。他没想到,世上很多事,都有根底。
他告辞了太昊伏羲,走出殿门,去了。
黄龙见了范丹,忙问道:“范丹,老祖宗啥时放我回东海?”范丹说道:“老祖宗说,作为一条为天下万民降雨的龙,心里没有天下,咋能为天下?黄龙啊,你老想着自己是受命绞雨,不知道为啥绞雨,这叫做龙不是龙!老祖宗惩罚你,叫你知道下界饥苦,修身养性,待一百零八天后,你回他的话以后,就能飞回东海了。”
黄龙静听不语,点了三下头。范丹骑上黄龙,飞过了无边无沿的湖。他告辞了黄龙,向平川野林走。土地已来迎接他了。
土地问道:“老祖宗咋说的?”
范丹说道:“老祖宗说,你身居漫川野林,可你处在东西南北的十字口上,人求你,你总是要人许愿受供,你失了神职,毁了伸号,作为一个神,啥时候都得想着自己是个神,不要失了自己的身份。人虽敬你供你,但你已害人不浅了,还有何面目求升一级?”
土地祈求说道:“我改了咋样?”
范丹说道:“好。老祖宗说,让人为证,改后官升三级。就这样吧,我告辞了。”
范丹见到了曲老汉,哑女也跟在身边。范丹说道:“老人家,老祖宗说,做人要表里如一,一是一,二是二,不要外实里诈,声东击西,坑人害人,这样是要受到惩罚的。你做的坏事你知道,老祖宗也一清二楚。你害了自己女儿,我把她救下了。”
曲老汉面红耳赤,脸如同耳光打了三下,勾着头,不吭声了。
范丹轻轻朝哑女身上吹了一口,哑女立时会说话了。她说道:“爹,你以后要多积德行好呀!”
老汉见女儿会说话了,高兴得不知如何好,他跪下向范丹头,要范丹收下闺女做妻,范丹说道:“好吧,这是天意。”
范丹带了妻子,高高兴兴往前走,屈死鬼已等在那里。范丹说道:“陈知府呀,老祖宗查了生死薄,并没有陈知府的名字,天下奇冤呢!老祖宗大怒,如此黑白不辩,忠奸不分,真是世间少有,今天夜里,凡是奸佞之家,家家失火,户户遭殃,让知府复生还阳,重知陈州。”
范丹说罢,一阵紫光,陈知府已还阳不见了。
范丹的家变了,茅草屋变成了前后两节四合院,屋里的粮米大囤满小囤流。范丹明白,这是太昊伏羲赐回的,他赶忙召来了四方穷人,全施舍了。
不久之后,听见鞭炮声大作,鼓角齐鸣。鞭炮声里,陈知府拜范丹来了。范丹面对大礼参拜的陈知府,笑道:“陈知府哟,范丹别无所求,只愿知府大人尽心竭力为天下穷人谋福便是了!”
陈知府见范丹如此开明,便如神似地恭敬他,每月初一必祭范丹,以不忘他的恩情。并把他对范丹的情谊全化为对穷人的爱心,陈州百姓无不翘首称赞陈知府天道天德。
范丹没有做官,也不愿做官,还是过着四方乞讨的讨米日子。他无忧虑,很快活,仍吃百家饭,穿百家衣,过他讨饭花子的自由生活。
范丹死了,不论官民,不论穷富,人们像对待生身父母一样祭奠他,为了纪念范丹,人们给他修了寺,塑了金身,送香火祭奠他,把他当成神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