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剧情

​仁和药房网将搭建互联网“医+药”大健康平台 追捧七股

点击: 来源:百分剧情
摘要:仁和药房网将搭建互联网“医+药”大健康平台 追捧七股 仁和药房网将搭建互联网“医+药”大健康平台 4月13日,网上药店药房网在北京宣布药房网已于2015年12月加入仁和集团,并更名

仁和药房网将搭建互联网“医+药”大健康平台 追捧七股

仁和药房网将搭建互联网“医+药”大健康平台

4月13日,网上药店药房网在北京宣布药房网已于2015年12月加入仁和集团,并更名为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为李洪波,同时公司新闻发言人王哲发布了全新发展战略。

仁和药房网将借助仁和药业的资金及品牌支持,利用3年时间,在全国收购3000家门店作为连锁线下体验店,实现公司在全国大中小型城市的全覆盖,并继续坚持为广大用户提供以新药、特药、进口药为核心的高端产品服务,以新特药业务作为市场主要切入点,实现线上、线下服务全覆盖,形成行业竞争壁垒,公司还将推出以在线解答、远程医疗、陪诊等网上医疗健康服务为核心的全新服务项目。

此次新战略以“互联网+医药健康”思维全面构建了仁和药房网的转型和新商业模式,标志着仁和药房网从药品商城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转型的策略改变,也意味着仁和药房网未来3至5年的互联网“医+药”大健康平台搭建之路正式启程。

药房网品牌始于2001年。2015年12月,公司决定携手仁和药业,共同开拓医药电商发展的新模式,为消费者带去更多服务。药房网现已更名为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药房网以及京卫大药房连锁门店也同步更名为“仁和药房网”,并将在线上和线下全面启用由仁和标识和药房网名称共同组成的全新品牌标识和VI系统,开启新的发展纪元。

王哲称,药房网一直在寻求一家有医药资源,并且能与之优势互补的企业共同发展,在有资金支持、品牌支持、尊重药房网团队的前提下,通过同对方的强强联合,为“互联网+”医药插上B2C和O2O这两只强有力的翅膀,进一步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而仁和药业作为一家拥有雄厚的医药资源及强大的品牌实力的现代医药企业集团,让药房网实现了有资金、资源、合作伙伴的构想,二者全面形成优势互补。王哲表示,成功加入仁和药业的药房网将会在医药电商行业掀起又一阵浪潮,开创新局面,更好的服务大众。

未来,仁和药房网将借助仁和药业资金支持以及医药资源,利用3年时间,在全国收购3000家门店作为连锁线下体验店,实现公司在全国大中小型城市的全覆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配套的配送体系,全国范围内实现3小时配送标准,缩短药品与会员之间的距离。目前,在北京四环内仁和药房网已实现药品1小时配送上门。

仁和药房网将全面从药品商城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转型,从药品销售、积累用户到数据部门对消费者进行分类与挖掘,再到实现消费者用药跟踪服务,建立有特色、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业务单元模块,完成从网上健康诊疗、下单购买、到药品配送、健康档案跟踪服务整个流程的完整闭环,为消费者提供专业药学服务,打造全渠道健康管理商业模式。

公司提出,为消费者搭建“医+药”大健康平台,用三到五年时间,建立以网络营销为核心,以分布在全国各个城市直营连锁药店为物流支撑、以专业医疗健康服务为导向,以药品,尤其是新特药、保健品、家居医疗、健康养生系列商品为主、新特药特色代理品种为优势、医药帮和会员健康俱乐部为专业服务的健康平台,从药品单点做厚整个大健康产业链,为消费者提供从药品到专业医疗服务的一站式全方位健康体验。

仁和药房网把今年作为公司的“互联网+医药健康平台”发展元年。近期,仁和药房网会面向公众推出如亲陪诊服务,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便利,使就医过程更快捷、更省心。(新华网)

仁和药业:业绩高速增长,FSC模式值得期待

仁和药业 000650

研究机构:西南证券 分析师:朱国广 撰写日期:2016-03-28

事件:公司公告业绩快报,2015年实现收入25亿元(+12%),净利润3.9亿 元(+30%)。

OEM品种催动收入高增长,盈利能力提升显著。1)我们估计公司一线成熟产品妇炎洁、可立克、优卡丹、闪亮滴眼液表现稳健,自产产品收入增速在5% 左右。和力物联OEM模式下产品增长迅速,估计增速在30%以上。2)净利润增速远超收入增速主要源于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增强。公司拥有1000 余个产品品种,和力物联新增1500 余个整合品种,药品品种迅速增加为公司增加了产业链上下游的议价能力,此外,公司还加强了成本管控,我们估计公司毛利率和期间费用率均有所下滑。

顺应医改趋势,“零售药店+药房托管”战略布局终端。我们认为在公立医院“医药分开”趋势下,终端价值将得以释放。公司将通过零售药店和药房托管两种模式布局终端:1)通过整合京卫大药房连锁、叮当连锁药店,公司目前拥有自有和加盟药店合计500 家左右,将在全国主要城市以2.5 公里为半径发展建设3000 家药品零售门店,药店特点是具备医疗服务资质的“前店后医”模式,将为自有产品的放量提供通道,通过嫁接医疗服务实现终端O2O;2)通过药房托管模式占领公立医院药房终端。拟在2017 年年底之前在江西省整合切入55 家公立医院药房建设,未来5年在全国市场发展托管500 家以上公立医院药房。我们认为庞大的自有产品群和京卫元华代理的新特药品种为公司开展药房托管奠定了基础。

FSC全产业链业态稳步推进。公司通过整合产品集群、整合渠道、布局终端, FSC全产业链业态雏形已现。1)整合通化中盛+和力物连,产品品种已放大至近3000个;2)已有的6家商业公司将上承生产商,下接终端,压缩中间流通环节;3)将发展集医药展示、医药库存、医生药师执业场所、店对门配送为一体的数十万家客户近邻终端体系。我们认为公司FSC模式下将实现由品种、终端扩张带来的收入规模扩大和由中间环节压缩带来的盈利能力提升,药店医疗服务化亦在酝酿由分级诊疗带来的新增长点。

业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测公司2016-2017年EPS 分别为0.33 元和0.44 元, 对应PE 分别是24 倍、18 倍。我们看好公司全产业链布局战略,具备医疗服务资质的药店终端将享受由医院医药分家与分级诊疗带来的政策红利。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非公开发行进展或低于预期;FSC全产业链布局进度或低于预期。

华邦健康:收购生命原点、快速切入干细胞存储与应用、全力推进大健康战略

华邦健康 002004

研究机构:国信证券 分析师:邓周宇,江维娜 撰写日期:2015-12-09

公司对生命原点部分股权的收购暨增资是公司实施“大华邦医疗联盟”战略的又一关键性布局,公司将积极利用生命原点在干细胞制备与储存、抗肿瘤免疫细胞制备、细胞质量控制与检测等领域所拥有的优势完善公司“大健康”产业链,填补公司在国内生物医学领域的空白。而干细胞存储和治疗又将对公司推进中高端医疗服务的战略形成战略协同作用。

公司积极推进大健康战略。今年公司连续收购瑞士倍儿,获得瑞士生物的控股权,瑞士生物旗下医院涉及肿瘤治疗、抗衰老、各类慢性病治疗和康复、生物牙科、身体全面检查和诊断等领域,公司加速拓展中高端医疗市场。在此之前,公司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合作设立的宽仁康复医院开业运营,主要科室包括骨科、内科、运动伤害、心脑血管疾病和静脉疾病等,床位数达到330张,床位利用率超过一半。同时公司在整形美容、数字口腔、眼视光中心等多个医疗服务领域有所布局,并建设筹备综合性医学中心。

公司以皮肤病用药见长,积累了大量的皮肤病医疗资源和患者群体,在此基础上公司将通过与大型的皮肤病医院进行合作,通过股权合作等形式进行全国性医疗服务的布局。在实体医疗服务布局的同时,公司还将建设皮肤病互联网医疗平台,将医生和患者连接起来进行健康咨询,在线诊疗和慢性病管理的工作,建立起线上线下的全国性皮肤病诊疗网络。医疗服务将打开公司长期发展空间。

预计15-17年净利润7.55亿/8.94亿/10.65亿,EPS0.40/0.47/0.57元,对应PE36X/30X/25X,公司制剂主业快速增长,农化业务挂新三板,持股比例下降是趋势,而医疗服务打开长期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宝莱特:血透业务收获期,业绩同比增长100%到130%

宝莱特 300246

研究机构:银河证券 分析师:李平祝 撰写日期:2016-04-12

1.事件

公司发布2016年第一季度业绩预报,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18.18万元到1,515.91万元之间,同比增长100%-130%。

2.点评

(一)业绩点评

公司发布2016年第一季度业绩预报,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18.18万元到1,515.91万元之间,比去年同期的659.09万元增长100%-103%,好于我们之前的预期。

1.上游血透耗材生产基地布局基本完成,渐入收获期。

公司2012年5月,通过控股天津市挚信鸿达医疗器械开发有限公司,正式进入血液透析产业链,之后先后收购和控股了重庆多泰、辽宁恒信生物、天津博奥天盛塑材,逐步涉足了血透产业链中的透析粉液、管路和透析机的生产销售领域。在2013年12月,公司先后设立了常州宝莱特和南昌宝莱特,并在南昌、天津和珠海三地建设血透耗材生产基地。至此公司血透耗材生产销售布局基本成型,主要覆盖沿海核心地区:

东北地区:辽宁恒信;

华北地区:天津挚信鸿达(目前处于满产),和新增扩建中的产能;

华东地区:常州宝莱特+南昌宝莱特,产能建设当中;

华南地区:依托公司本部,在珠海地区建立生产基地。

经过三年的布局,天津挚信鸿达和辽宁恒信基本处于满产状态,随着今年产能扩建完毕,以及南昌宝莱特建设接近尾声,公司已经到了血透耗材收获果实的时期。

2.中游抓渠道,确保快速获得市场资源。

进入2015年,在生产布局基本定型的情况下,公司果断向中游——透析耗材的渠道商、代理商进军,先后整合了上海和贵州两个透析耗材的渠道,成立了申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和宝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由于血透耗材在各省的采购模式不尽相同,医院独立性又较强,所以渠道商的存在有效的整合区域性的医院资源,提高公司发展终端客户的效率。而且公司目前已经具备了透析机的生产资质,也在积极申请透析器的CFDA认证,届时公司上游耗材+器械的生产与中游渠道的结合,产业链内的协同效应将更加明显。

3.肾病专科医院、血透中心、医生集团,展现向下游服务发展雄心。

在公司的战略规划上,血透中心一直是未来发展的核心。血透耗材和渠道的壁垒不高对医院终端依赖程度较高,同时血透服务又是直接对接患者,既有医疗壁垒,又具有较强的客户黏着性,是整条产业链的核心。公司在血透耗材生产和渠道商布局之后,下一步制定了通过外延的方式,扩张肾病医院和共建血透中心等多种医疗服务模式。同时,公司认知到医生作为稀缺资源,是做好医疗服务的必须条件,因此,公司也在积极寻求合作的医生资源,建成硬件有肾病医院,软件有优质肾病医生的综合医疗服务体系,完成全产业链布局发展的远期战略。

3.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16-2017年公司销售收入为6.85亿元和9.23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7,299万元和11,108万元,对应摊薄EPS分别为0.50元、0.76元。我们认为,公司血液透析全产品线布局完整,区域覆盖面积广,下游渠道布设强健,在血透市场爆发中受益弹性最大。因此,我们上调评级,给予推荐评级。

乐普医疗:立足心血管领域,打造心血管完整生态圈

乐普医疗 300003

研究机构:东北证券 分析师:高建 撰写日期:2016-04-05

报告摘要:

乐普医疗发布2015年业绩报告:实现营业收入27.69亿元,同比增长65.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1亿元,同比增长23.09%。

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息1.6元并转增10股。同时公布2016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盈利1.67-1.93亿元,同期增长:30%-50%。

公司实现了医疗器械、药品、医疗服务、移动医疗等全方位布局。在医疗器械板块中,除了传统的心血管支架及其他相关医疗器械外,公司还布局了诊断试剂及设备、智能诊疗设备等领域,完善了心血管领域的器械布局;在药品方面,公司通过收购的方式,布局抗凝、血脂、高血压及血糖药品,实现药械综合;同时,公司通过基层心血管科室共建、建立心血管基层医院群、以及网络医院等多种方式,进入医疗服务领域,与器械药品形成协调效应,形成器械、药物、医疗服务闭环,打造心血管完整生态圈。

外延并购预期强烈,并表显著增厚业绩。公司2015年收购宁波秉琨投资控股有限公司63.05%的股权,2016年实现完全并表,受益于吻合器市场的良好发展,预计2016年秉琨投资净利润将达到1亿,为公司带来6300万的利润增厚,同时,2016年2月公司公告收购乐普药业剩余40%的股权,预计2016年乐普药业净利润为1.9亿,则此次并购将带来7600万的利润增厚,显著提高公司业绩。

在研产品丰富,未来三年持续放量。公司心脏双腔起搏器产品已进入技术审批阶段,预计2016年上半年取得临床注册证,2016年内有望上市;可降解支架6月份观察期结束,在一年审批期后,有望于2017年下半年上市,两个重磅产品的放量将为公司2017、2018年的业绩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预计公司2016-2018年EPS分别为0.76、0.89、1.15元,对应PE分别为49、42、33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并购整合不达预期、新产品上市推广延迟、招标降价等

万达信息:收购资产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业务竞争力

万达信息 300168

研究机构:东北证券 分析师:许祥 撰写日期:2015-12-25

公司拟发行股份,收购嘉达科技99.4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间接持有四维医学90%的股权、直接和间接持有全程健康100%的股权,间接持有药谷药业92.04%的股权。嘉达科技将成为公司在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业务平台,参与相关重大项目投资建设与运营。

四维医学是以“远程医疗解决方案集成+远程医疗诊断服务组织+培训服务输出”模式开展心电、超声及放射等远程医学影像诊断系统建设、维护及运营,其常规心电图诊断系统第三方服务业务已覆盖上海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85%,并拥有全国范围内最大的数字心电数据库,远程动态心电图诊断系统第三方服务业务已覆盖上海3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经营业绩较快速增长,将为公司增加盈利贡献。

全程健康2015-2017年承诺实现扣非净利润的总和为5060万元。

公司将募集配套资金投资建设健康云、医疗云。目标是形成覆盖华东、华南及华北三大区域的医疗与健康云服务网络;并谋求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完整的智慧医院信息化解决方案,实现区域医疗协同以及医院集团化管理的目标。

通过资产收购,公司将加强在远程医疗服务、个人健康管理等领域的竞争优势,提升整体“互联网+医疗健康”业务的竞争力。

我们预计2015-2017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增长28%、36%、30%,EPS分别为0.24元、0.33元、0.43元。

公司通过业务领域拓宽及外延扩张,在医疗、医保、医药及健康领域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化全产业链布局,凭借多年的业务经验及卡位优势,建立起较强的业务竞争壁垒,并加速互联网运营模式转型,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高估值风险、业绩增长可能低于预期的风险等。

国际医学:双主业布局,稳中谋进

国际医学 000516

研究机构:东吴证券 分析师:洪阳 撰写日期:2016-04-05

投资要点

双主业板块稳定,营收基本持平: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00亿元,同比小幅增长0.44%。其中零售业实现收入32.95亿,同比小幅增长0.75%;医疗业实现收入5.16亿,同比小幅下降0.5%。

发展导致增费,利润大幅下降:2015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41亿元,同比下降31.1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10.90%。净利润下降主要由于1、零售板块:部分百货商城改造升级后,整体盈利能力小幅上升。2015年5家门店共实现毛利润2.18亿,同比小幅增长1.33%;2、医疗板块:西安高新医院不断谋求更高的专业发展平台,加速布局干细胞临床应用,在医院成立血液科、肿瘤放疗科,并建成先进的血液、肿瘤诊断实验室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费用大幅提升,导致高新医院贡献利润大幅下降,仅为8545.23万元,同比下降25.73%。

零售板块积极转型,稳中求进:2015年,公司零售业在市场持续低迷及电商冲击下仍旧保持营收平稳主要归功于公司围绕“体验性消费”积极探索转型,升级旗下百货商场装修,不断优化品牌结构,提升管理与服务能力。同时,公司大力打造互联网平台,加速开发企业相关APP。其开元商城微信服务号已于2016年初上线,电子商务公司海外跨境购业务正在加紧申办当中。公司对于零售板块的调整与升级,将进一步增加品牌竞争力,应对电商冲击,实现稳中有进的目标。

医疗板块布局加速,成重点发展方向:2015年,公司以2.3亿收购汇东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获得其土地所有权,筹划建设约1,000张床位的医疗综合楼,以改善高新医院超负荷运营的现状;同时公司合作其参股公司汉氏联合,布局干细胞上下游,致力于干细胞研究成果转化;公司重点募投项目西安国际医学中心于报告期内完成方案设计、总平图报批、初步设计、土方开挖等重要工作,预计2018年建成,2019年投入运营;2015年公司分别与陕西省商洛市人民政府、商洛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协议,筹划建设商洛国际医学中心,迈开陕西省内参与公立医院改革第一步,该项目已于2016年3月25日开工建设;同时公司在医美、医养结合、妇幼等均有部署。

拟发行中期票券,现金流充裕:2015年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15亿,用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建设。报告期内,公司货币资金为23.63亿。公司于2016年3月30日发布拟发行不超过13亿中期票券的公告,若该发行成立,公司现金流将进一步得到扩充。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我们预测2016-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5.08亿、50.93亿和56.02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3.05亿、3.65亿和4.0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39元、0.46元和0.52元,对应PE 分别为45倍、38倍和33倍。 首次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工程延期风险。

复星医药:务实稳健,三大业务齐头并进

复星医药 600196

研究机构:申万宏源 分析师:杜舟 撰写日期:2016-04-06

收入增长4.9%,扣非后净利润增长24%。2015年公司实现收入126.61亿,增长4.9%,剔除医药商业及二叶制药等影响后,收入同口径同比增长15.07%;归母净利润24.60亿,增长16.4%;扣非净利润16.6亿,增长24.4%,EPS1.06元,符合预期。

制药工业同口径增长14%,核心治疗领域快速增长,单抗CD20进入临床三期。2015年,公司制药工业收入89.3亿元,同比增长21.78%;剔除出售邯郸制药以及新并购二叶制药的贡献后,同口径增长14.25%;毛利率53.69%,同比增长2.01个百分点。制药核心产品线:心血管产品收入8.47亿元(增长29.39%),血液系统产品收入2.46亿元(减少0.04%),中枢神经系统产品收入7.88亿元(减少11.6%),代谢及消化系统产品收入17.40亿元(增长17.86%),抗感染产品营业收入15.94亿元(增长26.15%),抗肿瘤产品收入2.25亿元(增长21.3%),原料药产品收入9.45亿元,(增长4.6%)。2015年,公司共有19个制剂单品和系列销售过亿元,非布司他片、羟苯磺酸钙等产品为首次过亿,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肽系列等产品销售额均超过人民币5亿元。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药品研发费用5.4亿元,占制药板块收入的6%。2015年,公司的1个生物1类创新药、2个2类生物类似药(第二适应症)、2个1.1类创新药、10个国内尚未上市的3.1类新药已向国家食药监总局提交临床申请;23个产品获得临床批件。重组人鼠嵌合单抗CD20注射液药物进入临床试验第三期,有望于2017年获批并成为公司的新重磅产品。

医疗服务保持快速增长,积极探索新模式。2015年,公司医疗服务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16.3%,毛利率25.3%,同比增长0.28个百分点。集团控股的禅城医院、济民医院、广济医院及钟吾医院合计核定床位2,770张。禅城医院2015年收入10亿,同比增长约65%,净利润1.25亿,同比增长约25%,净利润率13%。公司拟出资5.38亿参与重组徐矿旗下医疗资产。亦投资了美国日间手术中心SovereignMedical约30%的股权,进一步摸索新医疗服务模式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借鉴与实践。

医疗器械快速增长,达芬奇机器人拉动代理业务高增长。2015,公司医学诊断与医疗器械制造业务收入17.2亿,增长14.69%;代理业务收入5.3亿元,增长21.48%,主要因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销售提速和手术量增加带动耗材销量增加。Almalasers继续加快开拓国际市场并重点关注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2015年收入6.8亿,同比增长10.69%,净利润0.99亿,同比增长5.7%。

毛利率提升5.8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上升4.4个百分点。2015年公司毛利率49.97%,同比提升5.8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41.0%,同比上升4.4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22.33%,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15.1%,同比上升0.75个百分点。每股净经营性现金流0.70元,同比上升35%。

医药医疗全产业链稳健白马,维持增持评级。公司是A/H股医药及医疗产业链布局最全面的领军公司之一,稳健发展。我们下调16-17年EPS至1.25元(原1.40元)、1.43元(原1.68元),增长17%、15%、对应预测市盈率16倍、14倍;首次给予18年EPS1.65元,增长15%,对应市盈率12倍,维持增持评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