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十年圆了中国孩子的本土英雄梦,以铠甲勇士精神直面病魔
他用十年圆了中国孩子的本土英雄梦,以铠甲勇士精神直面病魔
曾几何时,无数男孩子都有过这样的梦想——穿上帅气的盔甲,挥动犀利的武器,消灭怪兽与坏人,维护一方和平。
二十年前,承载这份信仰的,是超人奥特曼、假面骑士、蝙蝠侠等外来动漫英雄;到了十年前,这个英雄梦的载体开始发生变化,一批带着浓厚中国文化印记的英雄出现在中国孩子的视野里,自此引发了长达十年的本土英雄热潮。无论是00后还是10后,男孩们都热衷于成为他们的 “化身”,这些英雄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铠甲勇士。
作为由广州本土动漫产业巨头奥飞娱乐打造的英雄品牌,铠甲勇士系列如今已经走到了第十个年头,先后登场了五代风格各异、身披铠甲的真人英雄,通过电视剧、大电影以及周边产品的配套宣传,他们成为了一批又一批中国儿童的英雄偶像。
国产英雄品牌《铠甲勇士》系列,至今已经发展了10年
在这个逐渐壮大的原创动漫IP身后,是创作团队十年如一日的开拓与坚守,而其中最为核心的角色当数铠甲勇士系列的形象设计师伍伟民了,同样是从小就有英雄梦,这位香港设计师14年前来到广州投身原创英雄事业,先后设计出30多个特点鲜明的铠甲勇士人物,个个都深受孩子们喜爱。
但就在自己的作品满十周岁之际,伍伟民却因严重透支身体而倒下,几经波折才脱离生命危险。近日,这位手术后逐渐康复的 “铠甲勇士之父”向本报全媒体记者讲述了自己的“英雄情缘”。
“铠甲勇士之父”伍伟民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凌跃
图/受访者提供
在刚过去的铠甲勇士十周年广州庆典活动上,并没有出现伍伟民的身影,刚做完肾移植手术的他身体虚弱,只能留在香港家中静养,但他还是亲手写了一封给读者的信,托同事带到了活动现场与读者见面。俗话说“十年磨一剑”,伍伟民磨出成绩的同时却磨坏了身体,让外界都替他感到惋惜,但从“鬼门关”走过来的他却变得十分豁达:“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结果也是一样,能为新一代中国孩子们创作属于他们自己的动漫英雄,我深信这是上天给我的使命。”
童年“英雄捞饭”长大回内地打拼圆梦
伍伟民生长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香港,彼时全球动画片风潮才刚兴起,电视银幕上播放的更多是来自日本和美国的特摄片(由真人穿上英雄或怪兽等特殊服装进行特技拍摄的影视作品),这成为伍伟民最早的动漫记忆。“像咸蛋超人(奥特曼),假面骑士和蝙蝠侠、青蜂侠等,都是我很爱看的,每天吃饭就是对着电视‘英雄捞饭’。”
逐渐长大后,伍伟民对着电视上的英雄,心里有了疑问,“一直以来我们看的都是进口的英雄,为何却见不到我们本土的英雄呢?孩子们记忆中的英雄形象只存在于传统的古典文学中,多年来也没有自主创作的新英雄出现,难免让人遗憾。”从那时候起,伍伟民心中便萌生了一个英雄梦,希望有朝一日可以看到属于中国自己的动漫英雄。
伍伟民大学时期主修产品设计,毕业后一直从事着家电和家居方面的设计工作,与动漫产业并无关联,儿时的那个英雄梦,只在他下班回家翻开自己收藏的玩具时才会短暂苏醒;但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1997年,已经成为高级设计师的伍伟民经同事引荐认识了来自内地的企业家蔡东青,对方看上了伍伟民的设计才华,力邀他为其玩具公司设计一系列全新的汽车玩具,从那时起,伍伟民便在工作中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动漫研究与创作。
第一代《铠甲勇士》设计手稿,伍伟民融入了“金木水火土”等元素在角色身上
在一系列原创玩具实现口碑丰收后,2004年,为配合公司在广州成立总部,伍伟民结束在香港分公司的工作,来到广州总部上班,在此之前,公司的未来发展计划里已包含了对原创动漫英雄的研究和开发,而这也是伍伟民特别看重的。
当怀揣理想的设计师遇上伯乐企业家,伍伟民心中的中国原创英雄梦终得以落地,为此他甘愿每周奔波来回于广州和香港两地,只为更加及时和方便地开展研发工作。“一直以来我周一到周五都是一个人在广州工作,周五下班赶回香港与家人共度周末,周日晚上吃完饭又坐车赶回广州。不知不觉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14年。”伍伟民感慨道。
《铠甲勇士》剧照,伍伟民和团队坚持用真人手法拍摄
气候未成起步难 坚持用真人拍摄手法
在13年前,奥飞公司正式启动原创动漫英雄的研发工作,在当时的市场上,成熟的动漫英雄IP都被美国和日本包揽了,中国自主英雄IP仍是一片空白,伍伟民坦言,在那个自主创作未成气候的环境下,一切工作都来得很困难。“当时美国有DC和漫威系列,日本有奥特曼、假面骑士和各种超级战队,这些都已经很成熟,国内也曾有公司想要去照搬这种英雄模式,但实际上中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与美日有很大差别,从风格定位上并不能这么操作。”
文化,是伍伟民在构思英雄角色时的核心,他深知美日的英雄片都带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因此要打造属于中国的超级英雄,也必须打上浓浓的中国文化烙印。尽管美日的英雄品牌发展已经遥遥领先,对于作为后起之秀的铠甲勇士品牌,公司从一开始就放平了心态,不期望迅速成功或者赶超,这让身为设计师的伍伟民很是感激,“但有一点是要坚持的,我们的英雄务必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与国外的体现出明显差异。”
正因如此,伍伟民便把这个理念贯穿到了每一代作品 中,“身为炎黄子孙,在自己的祖国创作完全属于中国人的动漫英雄,我有责任把中华文化融入其中。”
为了追求逼真,伍伟民和团队为《铠甲勇士》制作等比例的皮套道具
概念定下来之后,拍摄手法又成了摆在眼前的难题。在当时的环境下,要拍摄一部高水平的真人特摄英雄剧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当中既涉及庞大的资金投入,在内容上还要符合国家对真人剧在儿童电视台播出的有关规定,加之当时国内在原创真人英雄剧方面还未有过成功的先例,公司内部的保守声音逐渐增多,纷纷建议他改用成本较低且容易制作的动画形式制作。
但最后伍伟民和设计团队的伙伴们还是决定放手一搏,坚持要用真人剧方式呈现铠甲勇士的故事,并得到了公司董事长的支持。“我自己经历过追特摄剧的年代,深知用真人拍摄出来的逼真效果,是唯一能让这些英雄打动孩子们的方法。董事长也深信为了孩子们以后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英雄,我们现在的探索和尝试是必须的。”
十年打磨“铠甲” 中国元素大放异彩
自2009年3月起,《铠甲勇士》真人剧开始在电视上播出,并迅速在少儿观众中走红,收视率和网络播放率节节高,引发了长达十年的本土英雄热潮,而这也验证了伍伟民最初的预判。
十年来,铠甲勇士共推出了五代真人剧,在伍伟民笔下诞生的铠甲勇士数量不下30个,每一个都极具文化特色——最开始,伍伟民便将“金木水火土”以及太极等中国元素融入到了角色的设计中,诞生了以“炎龙侠”为代表的第一代铠甲勇士;随后到了第二代,他又融入了《山海经》里面的人物元素,创作出《铠甲勇士刑天》;到了第三部作品,伍伟民转而探索西方古文化,创作出以“风火水土”四元素为依托的《铠甲勇士拿瓦》;
第四代《铠甲勇士》设计手稿,随处可见浓厚的中国元素
在第四代作品中他又回归浓厚的中国风,将神兽麒麟的元素配合中国古代将帅的装束应用到了角色身上,于是便有了《铠甲勇士捕将》;到了如今正在播出的第五部作品《铠甲勇士猎铠》中,伍伟民又把目光对准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目前已登场的分别是代表中国和古巴比伦文化特色的铠甲勇士……自始至终,在这个英雄系列里面的中国文化烙印都十分明显,这是伍伟民引以为豪的事情,也是他一直的坚持。
要让这些文化概念落地,伍伟民在背后做了大量的工作,他逼着自己去博览群书,了解不同领域文化背后的故事,以此扩大自己的“脑洞”,在设计英雄造型和战斗技能的时候可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可以使其“合理化”,让观众们信服。
对于00后和10后小观众来说,《铠甲勇士》这样的真人剧是新鲜而震撼的,但伍伟民坦言,第一部作品刚上映时的心情是“战战兢兢”的,而播出之后的好评如潮则让他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如今科技发达了,他也让自己的作品与时俱进,在周边产品和活动现场都增加了了VR、AR技术的互动玩法,大大增加了孩子们的乐趣。“我们做创作不只是对着电脑去画画,而是要放眼观察这世界,细心了解科技潮流的变迁;更重要是要了解不同年代小孩子的喜好,这个灵感空间可以是无限广阔的。”
十年,伍伟民圆了中国孩子的英雄梦,也圆了自己的英雄梦。
14年来,伍伟民一直坚守在英雄创作研发的最前线
身体亮红灯 抹干泪战斗到最后一刻
在铠甲勇士的这个团队中,伍伟民有多个角色,既是主导创作的设计者,也是链接公司和制片方的沟通者,更是培养优秀设计人才的教导者。这让他一直都很忙碌。
工作中的伍伟民是一个追求极致的人,为了让作品达到高标准,他事无巨细都会参与,从主题构思、创作监修、英雄造型、装备和武器设计、战斗功能与动作设定,拍摄效果、后期特效等他都不遗余力,甚至是剧中武器装备的声效设定、反派的名称设定等事宜他都要亲力亲为,生怕遗漏掉任何一个好的点子。
除却拍摄制片工作以外,如何把剧中的铠甲勇士以及武器装备转化为实体的玩具产品也是伍伟民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他必须带领设计团队完成整个系列的周边配套产品研发,每一代铠甲勇士的工作结束,就意味着下一代的研发工作开始,这占据了伍伟民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长期两地奔波,又让自己处于超负荷状态下,身体已经隐隐亮起了红灯。
2013年,伍伟民在体检时发现肾出了问题,医生当下就建议他放下工作好好养身,“医生当时已警告我,如果再这么操劳下去,肾衰竭是唯一的结果,但当时铠甲勇士正处于上升的关键时期,而人生有多少次可以追逐梦想的机会呢?所以我不忍心就这么放弃,这个作品已经像我的孩子一样了。”
把健康放在一旁,伍伟民心中的信念是让自己为这部作品保驾护航到最后一刻,只要身体还没垮掉,能走多远算多远。一方面是外界的高期望,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严要求,固执的伍伟民最终得到了家人的理解,他开始一边服用药物控制病情一边继续工作,妻子一个人在香港独自照顾两个孩子,只为不让丈夫在广州工作有后顾之忧。
《铠甲勇士》十周年庆典活动现场。历代铠甲英雄齐聚一堂,但伍伟民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出席
带病工作的日子是苦闷的,伍伟民每天下班后不愿打扰同事,总是一个人默默吃饭,回到宿舍对着空空如也的四面墙难以入眠,想到医生的警告,他也曾多次黯然落泪,给家人打电话成了他唯一排解愁绪的办法。
《铠甲勇士》系列延续着良好的人气和口碑,但伍伟民的身体却一天比一天衰弱,终于在2017年11月他因肾衰竭倒下了,住进了ICU,最危险时心跳只有每分钟20次,好不容易才抢救过来;随后,他经历了人生最痛苦的六个多月,身体开始反反复复出现问题,一次又一次被救护车送进医院。尽管跨过了“鬼门关”,他的意志却无比消沉,“比起身体的痛,精神上的苦更难面对,我当时一直悲叹,自己的梦想要如何延续下去。”伍伟民感慨道。
像铠甲般无畏 用梦想为自己“续命”
《铠甲勇士》的成功,换来肾衰竭的代价,不得已放下手头工作,伍伟民躺在病床上开始审视自己的前半生,不曾想,最终让他从悲观中释怀的,恰恰就是让自己身体为之付出代价的这个梦想。“我把自己过去十年来的作品好好回味了一遍,突然意识到,既然我的作品常常教育孩子们要勇敢无畏地去面对困境,那我自己遇到问题了又为何不能用同样的铠甲精神去面对呢?” 最终伍伟民跟自己和解了,他不再担心是否能痊愈,而是让自己调整心态,努力养好身体,为将来的肾移植做好准备。
回家休养的那些日子,他在家中显眼位置摆放了一个铠甲勇士的纪念模型,每天起床都要看一眼,以此来提醒自己要像铠甲勇士一样保持勇敢无畏的精神。此外,虽然身体闲着,他的大脑依然十分活跃地为自己的新作品进行构想,“一边养病,一边继续开动脑筋,过好今天,展望明天,这未尝不是积极的人生。”伍伟民笑言。
终于到了今年年中,伍伟民等来了好消息,医院有了合适的肾源,他顺利地完成了肾移植手术,尽管术后在生活上会比以前多了很多限制,还要长期服用抗排斥药物,但能够继续自己的事业,已经让伍伟民很知足了。
回望过去十年,伍伟民很满足也很自豪,身为“铠甲勇士之父”,他感恩上天给了他一次珍贵的人生历练,让他更好地体会了身为“英雄”的无畏之心。“我自己有两个孩子,铠甲勇士就好像是我的第三个孩子,从2008年第一部作品呱呱落地,到如今成为国内第一的原创英雄品牌,每一步都弥足珍贵。”
伍伟民笔下诞生的历代铠甲勇士,每个都是孩子们心中的英雄。
十年的英雄梦,在伍伟民看来只是刚起步,比起国外漫长的英雄发展史,未来要走的路还长着,而这个梦想也会成为伍伟民一生的羁绊,引领着他和团队继续创作下去。
关于这个作品的未来,伍伟民笑言脑海中总会浮现自己年老时的画面,“我希望当我七老八十的时候,能走进一个铠甲勇士的英雄主题博物馆,周围是上百位铠甲英雄的雕像,我在里面被我的孙儿们包围着,陪他们跟每个铠甲勇士合影,向他们讲述爷爷年轻时创作这些英雄的点点滴滴。”
对话伍伟民 创作源于生活 追梦无惧失败
广州日报:铠甲勇士系列已经来到了第十个年头,成为了一个原创英雄大IP,你希望这个系列能达到什么高度?
伍伟民:过去十年间,我们总共制作了五部电视剧与及三部电影,每部作品对不同年代的小孩子都有具深远影响,十年前看过第一部铠甲勇士的小孩子今天可能已经是大学生甚至已走上社会,当中有部分人仍十分喜爱铠甲勇士。
目前来说,要让我们作品的内容能兼顾到全年龄层还是非常困难的,像美国的漫威品牌就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推出英雄作品,以此吸引不同年龄层的观众。我希望踏入下一个十年,能把铠甲勇士这个IP发展成适应更广阔年龄阶层的英雄品牌,让其成为小孩、青少年和成年人都会喜爱的英雄偶像。
广州日报:你最初设计铠甲勇士的时候,受众的定位是哪个年龄段的?是否会根据儿童的接受程度去调整画面和内容的暴力程度?
伍伟民:在创作第一部铠甲勇士时, 我们主要是以5至8岁观众为目标年龄层,所以在创作故事内容时我们都围绕这个年龄层的孩子去考虑,例如是否通俗易懂,是否过于暴力,是否迎合他们的喜好等等,而且在设计反派人物时不能太恐怖,所以在造型细节,用色,战斗方法等等,我们都会慎重考虑,以免令小孩子觉得害怕。
此外,英雄与怪人的打斗场面设计我们也会避免太真实暴力的方式,例如当刀劈在怪人或英雄身上,只会用火花爆破或闪光的效果去交代,不会有血肉模糊的画面。因为我们的目标观众年纪较小,所以怎样平衡好精彩的战斗画面与观众的接受程度,是我们拍摄上要重点去考虑的。
在反派的设计上,伍伟民会适当地加入一些风趣幽默的动物元素,令小观众容易接受
广州日报:在《铠甲勇士》的拍摄过程中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事可以分享给读者?
伍伟民:铠甲勇士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真人穿上特制的服装进行拍摄,在每代铠甲英雄道具服的制作过程中,为了做到逼真的效果,我们都会花重金与日本的专业道具公司合作。演员们穿上这些密不透风又很重的皮套,再加上所有武器装备,其实是非常辛苦的,通常穿一会他们便会汗流夹背,尤其在闷热的环境中,对身体是极大的考验,曾经就有一位演员因此而虚脱晕倒,这种敬业精神令我十分敬佩。所以当大家观看铠甲勇士穿这些华丽酷炫的服装,并做出这么多敏捷的动作时,背后是有着很多无名英雄在辛苦付出的,若没有他们,铠甲勇士也没有今天的成就。
《铠甲勇士》剧照。为避免画面血腥,动作场面都是用火花来呈现伤害效果
广州日报:你已经设计了五代铠甲勇士,每一代都有一批忠实拥趸,但每次推陈出新,也会出现质疑的声音,总有粉丝更怀念过往的老铠甲,对此怎么看待?
伍伟民:对于英雄,不同人有不同的喜好,这都无可厚非。有的是因为造型,有的是因为武器装备,有的是因为战斗招式吸引,更有的只是因为他刚好是某一代铠甲的观众。每一代新英雄的设计都是完全配合其独特的故事主题,所以要拿来比较是不太公平的。但作为主创者,在我心里每个英雄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好像父母眼中他们的每个孩子都是最好看最优秀的。
广州日报:作为整个品牌的总设计师,您是否也会在市井生活中吸取创作灵感?忙碌工作这么多年,是否有停下来好好看看广州这座城市?
伍伟民:我时常告诉我的助手,设计源于生活,看遍所有设计参考书,也不如多观察生活中的种种事物。像如今二维码在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大家做很多事情都喜欢扫码,我就在第四部作品《铠甲勇士捕将》中把二维码应用在变身和战斗中,这都是从城市生活中得来的灵感。
平时工作忙,我很少陪家人,但遇到长假或者暑假,我会把太太和孩子们带过来广州玩几天,一起看看这里的景点,参观博物馆,让他们了解爸爸长年工作的这座城市,我的孩子们最喜欢的节目是珠江夜游。
《铠甲勇士》系列来到了十周年,官方也推出了制作精良的玩具模型,深受孩子们喜爱
广州日报:工作出色完成了,却拖垮了身体,你对此感到遗憾吗?接下来如何在工作和休养身体之间找到平衡?
伍伟民:选择这份事业我不觉得遗憾,但因此拖垮了身体让我十分愧对自己的家人,从我倒下开始到做完手术的康复,一直都是我的家人在陪伴我度过难关,我的太太为我付出最多,我对她的愧疚心也最深。未来我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以免他们再为我担心。
至于工作,接下来我会考虑改变工作模式,因为现在不能太过操劳,没办法像以前那样长驻内地,我会多利用即时通讯工具与公司团队沟通工作,把角色集中在创作顾问方面,将日常的团队运营工作交给助手和同事。铠甲勇士是一个需要团体合作才能成功的项目,如今我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创作团队,这也是未来这个品牌能长远发展下去的保障。
广州日报:很多中国孩子都像你一样从小有着英雄梦,作为已经在追梦路上实现成就的过来人,你对于国产动漫的发展和后来的追梦者有什么建议吗?
伍伟民:我总结个人的动漫影视制作经验,有以下建议:
1. 不怕失败,不怕比较,尽情去做创新尝试;
2. 不一味追求成本效益,一定要有追求高素质作品的雄心;
3. 不抄袭,不跟风,不要追随别人的影子,在创作构思上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特文化风格;
4. 不要固步自封,多与世界各地的专业团队合作,从中提升自我创新能力;
5. 成功的动漫作品要从多方面去考虑,不能只是纯做内容,所有成功的动漫IP都必须有庞大的周边商品在后面支撑,必须有实质的商业市场发展作为联动;
6. 要多往外走。创作源于生活与文化,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还有世界上不同地方的文化特色,以及科技的发展和社会潮流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动漫创作人可以从中提炼的灵感素材,而不是关在工作室内闭门造车。
广州日报:对于铠甲勇士的下一个十年,您是如何展望的?
伍伟民:下一个十年,我希望能把铠甲勇士这个品牌推进到“更快,更专,更广,更远”的发展层面。争取每年都会有新的作品上市;争取把铠甲勇士的品质推上更高的水准;希望把品牌的受众发展到青年乃至成年人市场,并最终将这个品牌推上世界英雄舞台。如果未来铠甲勇士能够成为所有年龄段观众都喜爱的超级英雄品牌,相信会吸引到国际动漫英雄公司前来与我们合作。
广州日报机动记者部出品
投稿、转载合作等请联系gzrbjdjz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