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货币史上的奇迹:津巴布韦
人类货币史上的奇迹:津巴布韦

100万亿津巴布韦元
人类历史上面额最大的一张货币,100万亿津巴布韦元。

津巴布韦国土面积39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比云南省还要大一点。位于非洲东南部,是一个内陆国家。
津巴布韦的今天以货币贬值、民不聊生闻名于世,但这个国家并不是天生如此的。
1980年独立时,津巴布韦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独立之前叫罗德西亚,。津巴布韦境内有大量肥沃的可耕地,还盛产黄金钻石等重要资源,而且津巴布韦还是非洲成年人识字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世界银行2014年的数据显示,津巴布韦的识字率为89%。
19世纪末津巴布韦是英国的的殖民地,当时津巴布韦的所在地区还是原始社会的状态,由南方东南部的土著国王酋长管理。1888年英国殖民者塞西尔罗兹,就是一手缔造戴比尔斯钻石帝国的那位,他游说了南非东南部的土著国王,获得了当地的采矿权,并且在英国政府的授权下成立了一个类似于东印度公司的政治实体,英属南非公司,该公司不但有权组建军队,还能开设银行分配土地。罗兹将当地命名为罗德西亚,就是远古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种,其范围涵盖了今天的津巴布韦、赞比亚在内的广大地区。

英属南非公司依靠武力重新分配土地、镇压土著的反抗,连国王也死在了逃亡的路上。英国就以赞比西河为界,将南岸称为南罗德西亚,也就是日后的津巴布韦,将北岸称为北罗德西亚,也就是日后的赞比亚。

1965年南罗德西亚在当地土生白人总理伊恩史密斯的领导下,单方面宣布脱离英国统治,不再尊崇英国女王。同一时期当地黑人组成了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人盟)和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民盟)两个组织,为反对白人种族主义统治展开了激烈的武装斗争。其中约书亚恩科莫领导着人盟,罗伯特穆加贝领导着民盟,两派后来在英国兰卡斯特签署了著名的兰卡斯特协议,其主要内容就是结束游击斗争,两派分权妥协。

1980年穆加贝领导的民盟在首次民主选举中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穆加贝当选了第一任黑人总统,南罗德西亚正式更名为津巴布韦共和国。津巴布韦的政权从白人手中转移到了黑人族裔手上,一般国际上也把1980年认为是津巴布韦真正独立的时间。
后来穆加贝逐渐清洗了对手,独掌大权,1987年津巴布韦改行总统制。此后的30年里,穆加贝一直连选连任,担任着津巴布韦的总统。

穆加贝参加总统大选
2013年5月22日,穆加贝修改宪法,削减总统的权力,规定总统任期五年,而且不能超过两届。但新宪法对过去既往不咎,穆加贝之前的任期清零,他可以继续再干两届。当年他已经89岁,执政了33年,按照新宪法就是可以一直干到99岁!

1980年津巴布韦建国的时候并不是一个穷国,人均GDP1540美元,当时中国是430美元,韩国1715美元,土耳其1561,在全世界150个国家中能排到70名上下,相等于中等收入国家。
英国殖民者虽然大肆掠夺本地财富,剥削黑人,但也把现代工农业技术、英式建筑、英式法典、英式礼仪留在了津巴布韦。
虽然地处热带,但由于高原地形,大部分地区海拔1600-2000米,四季如春。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早前英国殖民者的先进管理,促生了津巴布韦发达的农业,这里一度被称为非洲粮仓,出产的小麦和玉米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在非洲出现灾荒的年份,津巴布韦的粮食不仅让本国人衣食无忧,甚至养活了大批非洲居民。
津巴布韦境内还拥有丰富的煤、铁、铬等工业矿产以及铂金、钻石、黄金等稀有金属矿。在此基础上,津巴布韦建立起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津巴布韦的旅游业也非常的发达,境内有包括大津巴布韦遗址和维多利亚瀑布在内的多处世界遗产,风景秀丽,旅游景点众多,首都哈拉雷位于津巴布韦东北高原上海拔1480米,年平均气温18度,一年到头繁花似锦,一度被评选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在英国人统治津巴布韦的近百年时间里,有20万白人离开英国移居此地。1980年独立前,津巴布韦曾经被称为是英国王冠上的宝石。

1980年津巴布韦刚独立时津元甚至比美元更加值钱,当时的一美元只能兑换0.68津元。看看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的景象,你根本无法想象这是传说中的人间地狱。
不但如此,津巴布韦还是非洲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大约90%以上的人口都上过小学,44%的人拥有高中学历。
津巴布韦这一片繁荣的景象在1980年穆加贝上台后戛然而止。穆加贝1924年出生于南罗德西亚的一个天主教家庭,1949年25岁的穆加贝获得了南非福特哈尔大学的奖学金,转而前往南非攻读历史和文学。

南非福特哈尔大学
福特哈尔大学当时是南非唯一一所招收黑人学生的高等学府,培养出来很多的黑人精英,包括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曼德拉和穆加贝还一度被称为是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双子星。
从福特哈尔大学毕业后,穆加贝又辗转坦桑尼亚、加纳等国深造,60年代返回南罗得西亚,也就是今天的津巴布韦创立了民盟,投身到了反殖民运动当中。

穆加贝
1963年穆加贝遭殖民当局逮捕,囚禁了11年狱中,他又通过函授的方式取得了巴苏陀兰大学和伦敦大学的三个学位。布加贝共拥有7个学位,堪称是非洲拥有学位最多的领导人。独立之后的津巴布韦是一个政治上黑人占领主导权,但经济上却被白人所控制的国家,绝大多数肥沃高产的农田都掌握在极少数白人手中,600多万黑人则挤在了贫瘠瘦弱的土地上,土地改革迫在眉睫。

1979年,在撒切尔夫人主导下,穆加贝领导的津巴布韦非洲民族同盟、史密斯白人政权和津巴布韦非洲人民同盟签署了《兰开斯特协定》,和平制定了现行津巴布韦宪法,并且宣告津巴布韦赢得了真正的独立。该协定规定在津巴布韦独立十年内,不得进行土地改革和土地分配,白人农场主的土地占有依然不变。

基于《兰开斯特协定》,穆加贝执政之初采取的是较为温和的土地改革政策,根据协议英国将给予津巴布韦援助,津巴布韦则不得采取武力的方式强制分配白人的土地。要本着双方自愿购买和出售的原则进行土地回购。这份协议的时长是10年,在这10年间,穆加贝利用英国给予的援助,从津巴布韦的白人手中赎买回土地,再重新分配给黑人,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被激化,这段时期社会总体生产力得到了发展。
2000年穆加贝政府发动的“土地改革”。津巴布韦有约4500个白人农场,2000年穆加贝政府发动土地改革,将白人农场重新分配给黑人和退伍军人。其结果却是:白人农场主纷纷逃离,农业产出减少一半以上,物资奇缺,物价飞涨,津巴布韦的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大量白人农场主纷纷选择出走津巴布韦,1999年到2002年间,津巴布韦的白人人口数量从12万下降到5万,到了2012年津巴布韦的白人只剩下了2.8万。

另一方面拿回土地的黑人在短暂的喜悦过后,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能力和技术管理农场,设备不会用,粮食不会种,眼看着肥沃的土地逐年变得荒芜,津巴布韦农业一落千丈。
布加贝的激进土改政策令国际哗然,西方社会对津巴布韦的谴责声此起彼伏,在他们眼中穆加贝的做法无异于针对白人的反向种族歧视,津巴布韦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降至冰点。2002年津巴布韦大选之后,英美等西方国家指责穆加贝领导的民盟政府在选举中舞弊,对津巴布韦实施了一系列诸如禁止高官入境,冻结其海外财产,禁售军火等制裁。
2003年英联邦组织在英国的推动下终止了津巴布韦成员国的资格。穆加贝一怒之下宣布津巴布韦退出英联邦,内忧外困之中津巴布韦的经济增长率连年呈现负数,国内食品供不应求,就连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电力都要向周边国家进口,这就为恶性通胀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穆加贝当政以来一直忙于党争,不断排除异己,压制舆论自由。他虽然6次连任总统,但昔日人们眼中的民族英雄早就已经变成了一位一意孤行的独裁统治者。
津巴布韦从非洲粮仓到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前后不过10来年左右的时间。粮食短缺,物价飞涨,财政严重缺钱,2000年过后,津巴布韦就进入了大量印钞模式。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经合组织的数据,1980年津巴布韦刚独立时,通胀率只有5.4%,实施激进土改政策之后,2002年通胀率飙到了三位数,2003年津巴布韦的通胀率是431.7%,2006年涨到了1096.68%,2007年爆炸到了24,411.03,到了2008年,津巴布韦的通胀率涨到了2.3亿%。

津巴布韦100元
津巴布韦储备银行发行的纸币面额由1980年的2元、5元、10元、20元到1994年的100元、500元、1000元,后来又迅速发展到了1万元、1亿元、一百亿、1,000亿元。
1980年第一代金币发行初期,一津元能够兑换1.47美元,2008年1,000亿金元也换不出来一美元了。2006年8月1日,津巴布韦储备银行不得不发行了第二代津元,一亿等于过去的1000元。两年后的2008年8月1日,津巴布韦储备银行又发行了第三代金元,100亿等于第一代一元。2009年1月,津巴布韦储备银行发行了那张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100万亿面额的津元纸币,惊天地泣鬼神。

当时的津巴布韦人真是应了那句话,穷的只剩下钱了。在街上你能看到当地人推着一车一车的纸币,只为在市场上买点菜或者去商店买卷卫生纸,坐一次公交需要3万亿元,买一个鸡蛋要上万亿,买东西是大家都懒得数钞票了,干脆就把钱论斤称,有的商家甚至连称都懒得称了,就用手大概量一下钱的高度,估算一下钱的价值,反正多个几千亿少个几千亿都不值得去计较了。
商店老板每隔几个小时就要关门一次,对外声称是整理库存,其实就是修改商品的价格,否则一天下来没赚钱,反而可能赔的连裤衩都不剩了。

后来津巴布韦储备银行发现印钞用的油墨成本都已经超过钞票本身的价值了,不知道是哪位机智的官员灵光一现,一摞子钱就封面几张好好印,剩下的全是白纸。反正买东西的时候付款都是论捆的.
2007年5月,穆加贝签署法令,成立了物价和收入委员会,严查投机倒把和哄抬物价的奸商,并强行将面粉、牛奶、肉类等生活必需品和水电石油等社会服务品的价格压低50%,谁敢私自抬价,面临的就是巨额罚款和5年监禁。

此政策一出,津巴布韦广大民众是兴奋的冲向各种商店能抢购多少就抢购多少,但商家却欲哭无泪。原本制造一块蛋糕需要1,000亿的成本,但政府强行规定你只能卖600亿,敢提价就得坐牢,试问谁还会继续生产蛋糕呢?商家企业彻底躺平失业率激增到80%。脱离市场规律,依靠行政命令从来就不能解决市场的问题,只能加剧市场危机。
持续的超高通胀让津巴布韦人明白了一个道理,收到的金元要立刻马上赶紧花出去,最好能够换一些保值的东西回来。比如说外国货币,当时美元最为坚挺,也是津巴布韦人最喜欢兑换的外币,大街小巷的外币兑换点里每一天都人头攒动,有人扛着一麻袋钱,有人头顶顶着一箱子钱,还有人甚至拉着一卡车的钱,这些人从外币兑换点里出来的时候,手里往往只拿着一小沓甚至几张美元。

这些持有美元的津巴布韦人出门时,由于担心美元被偷被抢往往会把钱藏在袜子里、鞋里、内裤里,导致在津巴布韦流通的美元又破又旧,于是一些爱干净的津巴布韦人就想出了洗钱的办法。这里的洗是真的用水来清洗美元,然后再挂起来晾干,重新使用。
2009年津巴布韦财政部撕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宣布暂停视同津巴布韦货币,将美元、南非兰特、欧元、英镑、人民币、日元等9种国外货币定为法定货币,其中美元是主流结算货币。人民币还曾经成为另外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没想到吧?
2015年6月,政府宣布废弃津巴布韦威元。民众可将存在银行帐户内或持有现钞的津币,向储备银行换成美元,汇率是3.5×10 的16次方的津元兑1美元。
使用美元和人民币这一招是终于止住了津巴布韦的恶性通胀,物价不再疯狂上涨,经济出现了久违的好转,民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平息。但是与此同时放弃本国货币意味着津巴布韦彻底失去了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主动权。

穆加贝和格蕾丝
2025年11月,统治了津巴布韦37年之久的穆加贝在一场政变中被迫辞职下台。政变发生了导火索是93岁高龄的穆加贝,意图让小自己41岁的妻子格蕾丝继任总统。

姆南加古瓦
2025年11月14日,津巴布韦国防部长姆南加古瓦发动政变软禁了穆加贝,随后穆加贝向国会提交辞职信,宣布辞去总统一职。2025年11月22日,姆南加古瓦被推选为津巴布韦总统,此后穆加贝因健康原因到新加坡求医,2025年穆加贝病逝于新加坡英格医院,享年95岁。
2025年,津巴布韦储备银行开始发行新的津巴布韦元,结束了该国10年没有本币的局面。2025年6月24日,津巴布韦政府颁布法案规定美元、兰特、欧元、英镑、人民币、日元等外币不再是津巴布韦的法定货币,津巴布韦元将成为在津巴布韦进行交易的唯一法定货币。
新津元对美元的官方汇率为2.5:1,当时黑市上的汇率就是4:1,三个月后,美元的汇率已经接近13:1.然后,津巴布韦的通胀又回来了。2025年津巴布韦的通胀率是10.62%,此前8年的通胀率则一直维持在个位数。2025年废除外币之后,通货膨胀率又一度反弹到了255.3%,2025年则达到了800%。
无奈之下2025年6月津巴布韦政府决定重新将美元作为法定货币使用。

为了增加民众的保值需求和清楚市场上的流动性,2025年7月津巴布韦储备银行开始发行金币,每枚金币都含有一盎司的黄金,发行价格基于国际黄金价格,另外附加5%的生产和分销成本。该银行向市场投放了第一批两千枚“雷鸣雨雾”金币。当地代理商开始以每枚金币1823.80(美元)出售,或以等值津巴布韦元的初始价格805,745 元3分出售。

这一招还真的奏效,津巴布韦的通胀迅速从800%跌落到16%,到现在又爬升到将近50%。到今天,美元兑津巴布韦元的汇率是1美元兑18200新津元。
总结津巴布韦的历史教训:
1.“快速土改计划”粗暴收回白人土地导致大规模资金、人才的外流,本质上是生产力的倒退,经济不发展,货币自然没有支撑;
2.受到西方制裁,不能享受全球经济增长的红利,反而落入外汇、燃油和生活必需品极度短缺的陷阱
3.专职统治需要极高的维护成本,财政没钱就印钱,这几乎是独裁者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