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东三官庙的由来
港东三官庙的由来
港东“三官庙”的由来
在清朝光绪初年到解放战争期间,港东村西南隅有一座三官庙。庙不大,只有三间;神不多,只有三尊,庙宇上面写着“三官廟”三个金色可见的大字。
在民间传说,三官大帝俗称「三界公」,即掌管天、地、水三界的神明,也就是指「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国在远古时代,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等礼仪。相传其可为民众赐福消灾,治疗疾病。
据传说在清朝光绪元年到光绪四年之间,也就是1875年到1878年这四年之间,中国华北地区有山西、山东、河北、河南等诸省发生了一场特大旱灾饥荒,造成了一千多万人饿死,二千多万灾民出逃的一个局面。还有很多地区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局。
据说,灾年恢复之后,有港东、港北和院后庄三个村商量捐资合建了此三官庙。每逢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当地百姓来到三官庙祭拜,目的是为了让天官、地官和水官保佑百姓,消除灾难,治疗疾病等。
该庙宇在解放战争中被国民党军队拆除,将拆除的材料用于战略物资。因此,盘踞在青岛地区的国民党军在一九四九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国民党军队于五月份逃于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