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媛:做难而正确的事,时间会给你褒奖
孙媛:做难而正确的事,时间会给你褒奖
今年,北京京都儿童医院迎来建院十周年。在医院举办的庆典活动上,政医企校多方代表齐聚一堂。北京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马继业,昌平区政府副区长马春秀、区卫健委主任李文慧等领导纷纷参会祝贺。
一家民营医院,凭什么被政府如此重视?答案,要从它的事迹说起。
在孙媛院长的掌舵下,京都一次次刷新人们对民营医院的认知。重视学科建设,设置院内基金鼓励科研创新,发布多篇SCI文章;作为昌平区儿科医联体核心单位,积极推动分级诊疗建设,让患儿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疫情期间,冲在北京疫情防控一线,不计成本保障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公益行动的足迹更是遍布全国……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坚定不移走学科强院道路。这种战略选择,不仅为京都自身发展注入持久稳定的内生动力,更为中国非公医疗提供了“走出困境、走向优质”的成功范本。
近日,《凯歌夜谭》栏目专访了北京京都儿童医院院长孙媛。一个半小时的访谈中,她细数京都学科建设一路走来的经验与挑战,阐述了未来十年的学科布局规划。
“做难而正确的事”
上任不久,孙媛就遇到了一个大挑战。
彼时,北京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正在武汉开会的孙媛,深夜接到消息:员工宿舍被封,近 300 名医护骨干被困,医院濒临瘫痪。想到病房中等待治疗的孩子们,孙媛心急如焚。在最早一班返京的航班上,她迅速梳理出落地后的“工作清单”。
甫一落地,孙媛便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当得知部分病房仅剩 1 名护士,她立即统筹调配全院医护,并动员全员打地铺,留在医院 24 小时守护患者,她告诉同事们,“身为医务人员,我们义不容辞”。深夜 11 点多,看着病区的同事们疲惫不堪、双眼通红的模样,她心中满是感动。“京都的战斗力,正是在这样的特殊时刻淬炼而成的。”孙媛骄傲地说。
“我们没有拒收过任何一个患者。”发生在血液科筹备期间的一幕,同样令孙媛记忆犹新。
当时科室收治了大量来自公立医院的重症患儿,在没有 ICU 的条件下,医生们身兼多职,既是血液科医生,又“客串”ICU 医生,自学呼吸机调试、血浆置换等急救技术。在被血腥味填满的病房里,几位医生守着一位大出血的患儿,几天几夜不回家,“我们一边用药物止血,一边挤压血袋加速输血,当孩子恢复意识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很兴奋。”
在我国,噬血细胞综合征、慢性活动性病毒感染等疾病,曾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许多患者求医无门。建院初期,京都儿童医院收治了大量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在没有经验可循的情况下,通过探索新技术、制定个性化方案,将治疗成功率从不足 50% 提升至 80%—90%。后来,这些积累形成了可复制的“京都经验”在全国推广开来。
“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努力。”正是这份坚持,让京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今的京都,也因为这些奇迹的发生,而逐渐成为儿科疑难病例诊治领域“专业”“权威”的代名词。
2023 年疫情放开后,儿科患者激增,让基层医疗机构难以招架。京都儿童医院积极纾解基层医疗机构救治压力,发挥专家优势,通过派驻医生出诊、业务培训和绿色通道转诊,协助基层建设儿科科室等举措,推动区域儿科医疗资源整合与能力提升,充分展现了大型三级儿童医院的责任担当。
努力终会被看见。2024 年,建院9年的京都儿童医院,正式成为昌平区儿科医联体核心单位。而由民营医院牵头区域医联体建设,这在全国十分罕见。京都何以获此重任?孙媛的答案很简单:“别总想着结果,先做对他人有益的事。”
“这是双向受益的过程。”成为核心单位后,京都儿童医院通过专家下沉、开展学术交流和培训,视频会诊疑难病例等方式,多维度助力区域儿科医疗发展。在赋能基层的同时,京都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攀升,逐步构建起患者信赖、政府信任、业内认同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互利共赢。
做难而正确的事,还体现在投资未来的力度上。AI被称为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关键技术,AI与医疗的深度融合,将为医院运营质量和效率插上翅膀。“AI 的可想象空间很大,京都将持续深化这一领域的探索与投入。”孙媛说。
“京都与高校合作开发多个AI 应用场景,部分场景已开发完成,且已部署‘满血’算力。”孙媛介绍,京都儿童医院在全国率先以deepseek、qwen等大模型为核心,构建起医院智能中枢,开发了赋能医患管三方的四大主要场景。“如果员工想查询某项医院管理制度,通过语音交互就能实现信息的快速调取。”
不断拓展能力边界
入职京都前,孙媛已在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深耕十余年,她的患者多为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但由于建院初期尚未开通医保,这些患儿家长没有选择京都,她转而主攻噬血细胞综合征,2018 年起她又扎进罕见病诊疗领域。
一个人只有不断拓展自己能力的边界,才能变得更加强大,一家医院也同样如此。
十年来,京都儿童医院逐步完善学科建设,从 2015 年首个学科起步发展到如今的 36 个学科。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科与诊疗需求,医院循序渐进整合建设小儿血液肿瘤中心、心脏病中心、呼吸哮喘中心、急重症中心等专病中心。随着团队壮大,重点病种也细分出不同亚专业组。例如,小儿移植专业组细分为组织细胞病、白血病、罕见病等专病分组。
在小儿血液肿瘤专病建设中,京都秉持三大原则:一是确保诊疗覆盖全面,让所有患儿都能获得救治;二是保持技术国内领先且与国际接轨;三是通过分组机制推动医生及学科带头人深耕专业,把专业做高、做透、做细,确保以最新技术满足复杂的治疗需求。
“要想达到公立医院的同等水平,民营医院往往需要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努力。”由于民营医院普遍存在人才短缺、行业及患者信任度不高等问题,学科建设常被认为是民营医院的短板,但京都却将短板变为了医院发展的跳板。
孙媛表示,在看到民营医院劣势的同时,更要看到其独特优势:机制灵活、决策链短,一旦明确学科方向,能快速调配资源。她举例,医院筹备介入科时,从方案讨论、资质申请到硬件配置、设备采购直至落地运营,整个流程仅用了半年时间。
在学科人才培养上,京都亦充分发挥民营医院优势,不拘一格用人才。
“我们不搞论资排辈”,而是以“职业品性”与“成长内驱力”为核心标准挖掘和培养人才。孙媛强调,他们要怀揣对医疗事业的热爱、对患者的赤诚之心,同时具备持续精进的自驱能力。
在培养机制上,医院为年轻主任搭建多层次成长平台,包括引入公立三甲医院专家通过“传帮带”机制赋能,鼓励医生参与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以开拓视野等。科研学术层面,京都设立院内种子基金,从课题萌芽阶段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强化培训体系,邀请专业导师助力学术提升。
“不拘一格用人才”理念引领下,一批 80 后骨干迅速崛起,在各领域崭露头角。“现在,我更愿意退居幕后,倾尽所能帮助他们成为行业专家与领导者,让他们成为一个又一个曾经的我。”
严肃医疗和消费医疗并举
在公立医院大举发展消费医疗的当下,民营医院又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
“儿童医院应该科室齐全。”采访中,孙媛强调,要把儿童医院当作综合医院来建设,只有学科齐全,才能为患儿提供一站式、全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基于此,京都构建严肃医疗和消费医疗并举的学科发展格局,同时打造涵盖医保、商保及会员体系的多元支付体系。
第一个十年,京都交出亮眼的成绩单:小儿血液病、小儿先心病等高峰学科稳居国内第一梯队。“目前医院正着力培育第三大学科高峰,”孙媛介绍,医院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小儿外科、肿瘤外科、小儿骨科等严肃学科发展迅猛,其中有望再诞生 1-2 个高峰学科。她表示,“下一个十年,京都将以公立三甲儿童医院学科建设水平为标准,继续深耕严肃医疗。”
近年来,健康管理受到了政策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今年4月,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壮大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新型健康服务业态。
在健康消费领域,京都早有布局。持续投入生长发育、儿童心理、康复医学、学习障碍门诊及儿保体系建设等领域。
随着家长对儿童肥胖、近视、口腔健康、颜面美观的关注持续升温,京都儿童医院通过多学科协作诊疗提升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能力。例如,开展近视防控与早期管理,守护孩子视觉健康;口腔科聚焦儿童牙齿矫正,推出一系列正畸解决方案;中医科在儿童生长发育、视力保护、肥胖干预等领域,与儿保科协同提供特色健康管理方案,未来还将推进院内制剂的研发。
在服务体系全面升级的推动下,国际部与特需门诊快速发展,已成为京都学科建设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整合全院优质学科资源支撑国际部建设,确保每位患者都能享受到京都顶级专家团队的协同服务。
京都国际部以细节彰显特色。不仅拥有私密舒适的环境、优渥的硬件设施和一对一全天候家庭医生服务,还依托人工智能和线上平台实现精准医疗服务。同时,通过专属私域群 24 小时响应患者需求。商保接入方面,已与 40 多家高、中端商保公司建立密切合作。
谈及未来规划,孙媛表示,京都将以学科高度为引领,以健康管理为出发点,以消费医疗延展服务边界,多学科协同发展,全方位满足患儿需求。同时布局国际化与高端特需服务,构建更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她坚信,“在不远的将来,非公医疗会成为中国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