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厨外卖处处是坑,无证经营进入倒计时
私厨外卖处处是坑,无证经营进入倒计时
作者:首席媒体官。
私厨外卖以家庭共享厨房的模式,用“家常菜”、“家乡味”作为卖点,因味道好又实惠而大受白领上班族的欢迎。号称“全国最大家庭厨房共享平台,吃的共享经济第一品牌”的回家吃饭APP,向来标榜自身“绝对卫生”,却因不断被曝出的黑料而陷入食品安全漩涡——大量用户投诉饭菜卫生、宣传与实际不符。
食品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安全。“回家吃饭”的广告语是“安心饭菜,邻里共享”,让闲赋在家的家庭主妇、大叔大婶在家里开设个人私厨,用户选择距离较近的厨房并下单,这样既合理的利用了闲赋人员的时间及空置时段的厨房,又能为消费者提供外卖以外的选择。但作为全国最大的家庭厨房共享平台的“回家吃饭”其准入门槛低至全无保障,想要入驻平台成为家厨仅仅需要提供健康证明,并拥有独立的住房和厨房。经过简单的认证后,会有平台的相关人员上门进行培训,成功后即可在平台运营。与实体餐饮门店相比,甚至无需办理相关卫生食品经营许可证照即可上线售卖。
没有相关卫生食品经营许可证,仅仅凭借身份证和健康证明,私厨与平台之间没有就食品安全问题签署保障协议,一旦消费出现问题,消费者该如何保障权益?消费者想要了解一家私厨的相关讯息,仅仅只能依靠用户评价。私厨外卖即C2C模式,同样作为C2C模式的平台最为人所知的当属淘宝。回家吃饭APP2014年10月上线,至今不过两年,仅靠卖情怀讲故事无法维系企业,商业本质终究还是以盈利为目的,淘宝的评价体系尚不能保障其质量的稳定,更不要说回家吃饭这种没有惩罚机制的评价能成为消费者了解商户的信用依据。平台称在私厨申请时会派人上门审查,然而又有消息称此类审查通常只是走个形式,私厨环境展示照片经过美化后与真实制餐环境大为不同。
平台无监管,最终消费者的权益还需要相关法规政策来保障。在今年3月14日,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曾印发《北京市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暂行)》规定,网络食品经营者不得通过互联网销售散装熟食、无包装的散装食品。此后,因涉嫌销售“散装熟食”并缺乏相关执照,私厨O2O平台“小e管饭”APP停止运营。同样作为私厨O2O外卖平台的“回家吃饭”,设立它的甚至是没有经营餐饮服务专项审批的科技公司。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中明确指出“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其经营活动主页面显著位置公示其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通过自建网站交易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其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公示营业执照、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具体实施时间为今年的10月1日,届时,如果包括“回家吃饭”在内的私厨O2O平台还不能给予消费者一个满意的答复的话,恐怕也只能和“小e管饭”同样下场了。
想了解更多O2O相关讯息,欢迎关注微信订阅号:O2O生活服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