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张爱萍妻儿如今何在?45岁授上将70岁官至副总理,长女是博士
上将张爱萍妻儿如今何在?45岁授上将70岁官至副总理,长女是博士
上将张爱萍妻儿如今何在?45岁授上将70岁官至副总理,长女是博士
1982年,北京中南海。一位72岁的老者正在办公室里批阅文件。突然,秘书急匆匆推门而入:“张老,中央有重要任命!”老者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这位老者就是张爱萍,一个从15岁就投身革命的老红军。他即将接到一个重要使命,成为新中国第六任国防部长。
谁能想到,这位即将掌管国防大权的老将军,年轻时曾在上海街头被巡捕逮捕,差点丢了性命?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最硬派的国防部长”,骨子里其实是个诗人。
张爱萍的人生,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小说。我们不妨从最后一页开始,慢慢翻阅这本厚重的人生册子。
2003年,93岁的张爱萍在北京溘然长逝。临终前,他还在为自己的回忆录做最后的修改。回首往事,这位老人恐怕也会感慨万千。谁能想到,一个四川穷苦农家的孩子,竟能走到国家最高领导层?
翻到人生的倒数第二页。1982年,72岁的张爱萍出任国防部长。在国际上,他被称为“最硬派的国防部长”。外国人眼中的张爱萍,是个不苟言笑、不近人情的铁血将军。
可要是你翻到再前几页,就会发现这位“铁血将军”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每打一场胜仗,张爱萍就喜欢赋诗一首。这个习惯,从红军时期一直保持到老年。退休后,他更是笔耕不辍,出版了诗集和回忆录。
再往前翻几页。1950年代,张爱萍担任国防科委副主任,主管军事科研。在他的主持下,我国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和氢弹。这位曾经的“陆战之王”,愣是把自己变成了科研大拿。
你肯定会问,张爱萍是怎么从陆军转到科研岗位的?这还得从新中国成立前说起。
1949年,张爱萍正准备在渡江战役中大显身手。谁知军委突然来了道命令:让他去组建海军。啥?让一个“旱鸭子”去搞海军?张爱萍一下子懵了。但作为老党员,他还是服从了组织安排。
没想到这一干,张爱萍还真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他深刻认识到,现代战争是立体化的,没有强大的海军就保不住祖国的海防。于是他铆足了劲,借鉴国外经验,结合中国实际,硬是在短时间内搞出了一支像模像样的人民海军。
再往前翻,来到抗日战争时期。张爱萍被派到新四军,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游击战。这里可不比北方,新四军面临的困难重重:装备差、人少、群众基础薄弱。但张爱萍不怕难,凭借过硬的军事本领和出色的宣传能力,很快就带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还发动了大批江南青年参军入伍。
翻到更早的岁月,我们看到一个年轻的张爱萍正在上海街头发传单。突然,他被巡捕逮个正着。换了别人,这下怕是要交代了。但张爱萍机灵得很,在审讯时装聋作哑、装疯卖傻,硬是把巡捕耍得团团转。最后关了20天就给放了。
这一仗,张爱萍算是在生死边缘走了一遭。但他不但没被吓倒,反而更坚定了革命的决心。出狱后,他立马加入了红军,开始了传奇的军旅生涯。
最后,我们翻到这本人生册子的第一页。1910年,张爱萍出生在四川达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那会儿正是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虽然家里穷,但张爱萍的父母还是想方设法让他上了几年私塾。这段启蒙教育,为他日后的成长打下了基础。
十几岁的张爱萍眼看着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乱象,心里憋着一股劲,想为百姓做点什么。15岁那年,他加入了当地的进步组织,开始在工人农民中宣传革命思想。没想到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张爱萍的人生就像一部传奇小说,从贫苦农家少年到开国上将、副总理、国防部长,简直是开挂式人生。但仔细想想,哪有什么随随便便的成功?人家15岁就开始搞革命,差点把小命都搭上。后来又是打仗又是搞海军又是搞科研,哪一样不是拼了老命在干?
有人说,张爱萍这种又能打仗又能作诗的将军,在我们的历史上还真不少见。想想岳飞、辛弃疾,哪个不是文武双全?看来当兵的也不都是粗人,里面也有不少文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