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剧情

​黄新廷中将的三段婚姻:发妻被迫改嫁,同王林分手,与田慧琴白首

点击: 来源:百分剧情
摘要:黄新廷中将的三段婚姻:发妻被迫改嫁,同王林分手,与田慧琴白首 1957年,离别家乡20多年的开国中将、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黄新廷,再次回到故乡湖北洪湖。这次回乡,黄新廷还专

黄新廷中将的三段婚姻:发妻被迫改嫁,同王林分手,与田慧琴白首

1957年,离别家乡20多年的开国中将、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黄新廷,再次回到故乡湖北洪湖。这次回乡,黄新廷还专门派人,把一位老妪接来,嘘寒问暖。汽车把老人家接来后,黄新廷亲自打开车门,见到老人家就喊了一声“娘”。

这个老人家正是黄新廷曾经的岳母,也是他发妻吴银环的母亲,这一声“娘”,让老人家落下了眼泪。黄新廷中将离开家乡时,还委托岳母,把一套毛呢衣料送给发妻吴银环。

黄新廷中将,战友们都称他为共和国将帅中最帅的将军。即使到了晚年,他依旧还是一副娃娃脸,容貌俊秀无比。颇有古代“周郎”之风的黄新廷,是公认的开国将帅中“第一帅哥”,包括他的老领导们也认为他长相帅气。

新中国成立后,贺老总见到黄新廷,惊叹:“黄新廷,你怎么不见老啊?”而这时黄新廷已经四十岁,是几个孩子的父亲了,依旧清新俊逸。有一次,彭老总考察文工团,有同志称赞一位男演员帅气,彭老总直言:“那你没有见过黄新廷!”

黄新廷不仅样貌俊俏,而且还极有才华,在战争年代学会了网球,摄影等才能。如此一位才貌双全的儒将,一生中有三段婚姻,将军均为之付出了真情。1913年,黄新廷出生在湖北洪湖宋家墩村,父母都是当地的渔民。

宋家墩位于洪湖中的一座孤岛,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靠打渔为生,黄新廷的父亲黄登庸同样如此。鱼米之乡的滋养,不光出美女,而且还出帅哥。从小时候开始,黄新廷就跟着父亲黄登庸乘船撒网,捕捞鱼虾,采摘莲蓬,游泳嬉戏。

辽阔的洪湖,养育了一代代洪湖人,也培育了洪湖人的英雄精神。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革命战争年代,洪湖地区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了10万多人。其中有据可查的烈士就有3144人,共走出67位开国将帅,洪湖人民为革命事业流尽了鲜血。

而黄新廷就出生在这片伟大的土地,黄新廷同发妻吴银环的相识,完全属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931年,洪湖地区遭遇了大洪水,几乎一切都被冲毁了。就在这个灾年,黄登庸就托媒人,给18岁的儿子黄新廷说了一门亲。

对于这时已经参加红军一年时间的黄新廷来说,他知道这是包办婚姻,心里是拒绝的。但是看着为了生计日夜操劳,而早早有了白发的父母亲来说,他不忍心拒绝二老的好意。最终在这个秋天,在洪灾后,宋家墩迎来了喜事。黄家的儿子黄新廷,迎娶了邻近村西湖村吴家的女儿吴银环。

吴银环父母亲同样是渔民,她比黄新廷小二岁,从小也在洪湖中长大。在媒人来介绍时,吴银环听说是一位红军小哥,自己做主点了点头,同意了这门婚事。吴银环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漂亮姑娘,而且为人勤劳能干,黄家父母听说女方同意了婚事,直接替儿子答应了下来。

在黄新廷知道这回事的时候,双方已经开始操持婚事了,黄新廷请了假,回家同吴银环成了亲。虽然黄新廷对包办婚姻有抵触,但是见到吴银环后,还是爱上了这位可爱的姑娘。黄新廷和吴银环算是一见钟情,揭开盖头的那一刻,就互相认定了对方,是相伴一生的爱人。

新婚不久后,黄新廷要返回部队去了,这对新婚不久的小夫妻,恋恋不舍地分别了。到了区委会,划船来送丈夫的吴银环站在船头,一直望着丈夫远去的背影,直到看不到一点身影。这一别就是多年,黄新廷跟随部队南征北战,而吴银环等了丈夫四年时间。

一天,吴银环在外地经商的叔叔,说在汉口有了黄新廷的消息。随即,吴银环拿着路费,跟着叔叔赶到汉口。可是叔叔只听说过黄新廷的消息,并不知道黄新廷的具体位置,就这样吴银环就在偌大的汉口街头,一点点打听,竟然真的找到了黄新廷所在的兵营。

但是到了兵营,吴银环却被泼了冷水,原来丈夫的部队早就离开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鞋子已经被走烂了,双脚被磨出血的吴银环,坐在富丽堂皇的汉口街头痛哭起来。陪在她身边的叔叔,看着悲痛欲绝的侄女,劝解道:“孩子,看开点吧,你该死了这条心了,再找个人家吧!”

后来,走投无路的吴银环,被迫改嫁,这对夫妻因为时代,最终劳燕分飞。1957年,黄新廷回乡探亲时,得知消息的吴银环赶到了洪湖。可是,黄新廷中将已经离去,只留下一套毛呢衣料,两人此生再未相见,给两人都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1936年,黄新廷跟随红二方面军,胜利抵达陕北后,就挂念着爱妻吴银环,为此,他给妻子、父母写去多封家信,可惜都如泥牛入海,没有回音。抗日战争爆发后,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黄新廷奔赴抗日前线。

一次,黄新廷遇到了一位家乡来参军的八路军战士,于是询问妻子和家人的消息。而这个八路军战士知道黄新廷发妻吴银环的消息,把吴银环已经改嫁咸宁的消息,告知了黄新廷。听到这个消息,黄新廷内心五味杂陈,他既有高兴,也有难过。

高兴的是,妻子还好好活着,没有被反动派杀害。痛苦的是,曾经最爱的爱人,现在只是“兄妹”相称的亲人了。从此,黄新廷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抗日战争中,奔赴晋西北抗日前线。他率部参加了滑石片伏击战,以一个团全歼日军蚋野大队,名震整个冀中地区。

1939年,已经是冀中抗日名将的黄新廷,正率领第716团进行整编。整编期间,旅部派了一个剧社,常常表演节目,给战士们看。黄新廷不喜欢这一套,只要工作不忙,他就在房间里思考,对着地图比划,思考战略问题。

一天,正在训练场训练战士们的黄新廷,突然被第358旅张政委叫去。黄新廷见到张政委后,当即敬了一个军礼,张政委问:“黄新廷,怎么样啊?最近生活过得怎么样啊?”张政委关爱同志,战友们都知道,哪位同志负伤了?张政委总是第一个去看望的。

但是,黄新廷只听过张政委问:“伤情怎么样?战斗情况怎么样?”还从没听过张政委问“生活怎么样?”就在黄新廷还在想着张政委为何这样问时,张政委又开口了,他说:“黄新廷,你是不是26岁了?我看你该找个老婆了。”

张政委这番话一出,黄新廷明白了首长的意思,只说:“先把鬼子赶出去,我再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张政委却说:“你打鬼子是打鬼子,结婚是结婚,这个不矛盾。难道八路军团长为了打鬼子,就不结婚了吗?”

当时,八路军结婚的规定,就是团级以上干部可以结婚。而在艰苦的抗战岁月,大多数同志结婚,都是靠组织介绍。男女同志见面后,互相了解了情况,认为对方适合自己,双方志趣相同,经过组织批准后,就可以结为夫妻。

而黄新廷的第二任夫人,同样是组织介绍的,正是旅部派来剧团里面的文工团女兵,名叫王林。这时黄新廷26岁,王林才18岁,刚刚从北平学校毕业,来到延安参加了革命,被分配到第358旅剧团,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文工团女兵。

两人见面后,认为对方思想进步,而且志趣相同,就开始谈起了恋爱。不久后,几名战士把一头大肥猪,送到剧团来。这就是洪湖地区娶媳妇的习俗,黄新廷用一头黑骡子,将新娘接回了住处,就算结婚了。

新婚后不久,黄新廷率部赶赴抗日前线,王林则跟着剧团继续转战去了,小夫妻开始了分居的生活。1941年,贺老总在第120师选拔了一批优秀干部,送往延安学习,其中黄新廷、廖汉生等同志均在列。

为了照顾黄新廷夫妇,贺老总把王林也调去了延安,去到延安俄文学校学习俄语。可是,长时间的分居,加上两人生活习惯有些不同,关系渐渐冷淡。黄新廷是渔民的儿子,而王林则是大城市来的女学生,有时候王林来看黄新廷,黄新廷就拿出自己的津贴,给多做两个菜,让妻子吃好点。

但是对于王林来说,多加两道菜是不够的,这样的矛盾渐渐不可调和。王林还是对黄新廷说出了“离婚”两个字,对此黄新廷已经有了预感,他回答:“这事,如果你想通了,我只能尊重你的意见,毕竟感情是强求不来的。”

就这样,这段感情走到了尽头,黄新廷感觉如利刃刺心,心在浸血。于是,他让自己忙起来,把自己的全部心思投入到抗日救亡中来。他思维中全部想着如何打仗?伤心占据思维的空间就小了许多,虽然“隐痛”常常不期而来,但是痛苦还是可以忍受的。

一位痴情的抗日名将,两次婚姻却都遭遇挫折,将军的心“冰封”起来。1942年春天,柳树开始抽芽,小河里的冰也开始融化了,万物复苏。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黄新廷得了闲,去冀中一位老战友家做客。

黄新廷这次是受邀而来,老战友神神秘秘,说是有一位客人介绍给黄新廷看看。黄新廷策马而来,进入老战友家中,除了老战友的夫人,在场还有一位女同志。黄新廷以为老战友在谈工作,也没有介意,坐下后静静听着。

老战友开口了,对黄新廷说:“新廷啊,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个是田慧琴同志,你可以叫她小田。”黄新廷笑着说:“哦,你好,小田同志。”老战友又对小田同志介绍:“小田,这是咱们第716团团长,大名鼎鼎的抗日名将——黄新廷,你应该认识吧?”

小田抬起头,看了一眼黄新廷,就点了点头,表示自己认识。黄新廷看到老战友夫妇笑着的脸,也大概明白怎么回事了,仔细看看了姑娘。这个姑娘理着齐耳短发,穿着藏青色列宁服,白白净净。

虽然小田低着头,脸红红的,但是黄新廷感觉好像在哪里见过她?哦,这不是在担架队中,帮着部队抬伤员,在支前队中,帮着运输物资的女同志吗?黄新廷虽然没有关注过小田,但是小田在前线出现的次数多了,黄新廷才有了熟悉的感觉。

黄新廷作为一位首长,于是亲切地询问:“小田,你现在在哪里工作啊?”小田还是低着头,回答:“我在延安抗大中学部学习。”黄新廷笑着说:“好呀,还是个知识分子,好好学习,以后国家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老战友听到黄新廷这番“官话”,知道这是上级对下级谈话的态度,明白黄新廷还没有从上一段感情中走出来。他们也没再挑明,看着小田一直低着头,也明白女同志的心意,只说:“小田,你知道吗?咱们的黄团长可是个大才子,而且还是自学成才,以后你有了问题,可以常常去请教他。”

田慧琴又点了点头,黄新廷就借着前线还有事,策马离开了。田慧琴在这次见面中,只抬头看了一眼黄新廷,对黄新廷这位英雄团长就有了好感,属于一见钟情。而黄新廷只感觉小田思想过硬,是位好同志,没有其他想法,完全把她当作一位普通战友看待。

我们都知道一句俗语:“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从此,小田按照首长的命令,常常去黄新廷住处去请教问题。一次,小田又来了,她对黄新廷说:“我现在在学习俄语,准备以后去苏联学习医术,回国后医治八路军战士。”

黄新廷不知道,这是小田第几次来了,但是还是赞扬地说:“好呀,有理想是个好事,祝你以后成个妙手回春的好医生。”黄新廷感觉到小田对她的好感,但是还是以上下级、普通战友的身份,同小田相处。

对于感情坚贞的黄新廷,他认为自己还没能从上段感情中走出来,再开始下一段感情是极不负责的。为此,他在同小田相处时,只是以上级的身份,关心着小田,照顾着小田,保持着纯洁的革命友谊。

从1942年春天,田慧琴第一次见到黄新廷,一直坚定着自己的心,就这样同“爱人”以普通朋友的身份相处。经过两年时间的相处,黄新廷也了解了小田,对小田有了好感,认定她是可以携手余生的人。

1944年,在延安小河边,黄新廷把小田约了出来,求婚了。没有鲜花,没有钻戒,只有两颗诚挚的心,黄新廷说:“小田,咱们结婚吧,我看你们班年纪最小的同志,都结婚了。”这句话小田等了两年,她高兴地点了点头,然后又想起了一回事。

小田说:“结婚现在还不行,我们马上毕业了,组织安排我们去苏联学习医术,你说这样的机会我能落下吗?”黄新廷笑着说:“不能,对于你的事业,我是坚决支持的。为了你留学,咱们结婚的事情可以放一放。”

不久后,田慧琴从延安抗大中学部毕业了,但是没有接到去苏联学习的通知。原来,组织看到黄新廷31岁了,依旧还没结婚,替他操心,没安排田慧琴去苏联留学。就这样,1944年秋天,在余秋里的主持下,这对真挚的爱人结为革命夫妻。

在洞房花烛夜,几个要好的战友偷听墙根,火红的花烛把房间映照的红彤彤的。战友们在窗外听着,只听黄新廷对夫人田慧琴说:“小田,你要知道打仗是要死人的。”田慧琴则坚定地说:“我知道,手里有三颗手榴弹,两颗留给敌人,一颗留给自己……”

窗外战友们听到这番话,吐槽说:“你们夫妻到了新婚之夜,还在开大会,表决心呢!”解放战争时期,黄新廷担任了第128旅旅长,田慧琴则在第358团留守处工作。在黄新廷看来,妻子本来可以成为一名医生,但是因为自己耽误了,对此他是有愧疚的。

后来,在解放战争中,黄新廷率部参加了保卫延安、青化砭战役、蟠龙战役、沙家店战役等解放大西北的战斗,成为彭老总和贺老总麾下的名将。而田慧琴在后勤部做工作,两人虽然在一个军区,但是还是常常不能见面。

新中国成立,黄新廷夫妇定居到成都,朝鲜战争又爆发了。黄新廷当即请战,去往抗美援朝战场,再立辉煌。黄新廷率部凯旋后,历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装甲兵司令员等重要职务,1955年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

在黄新廷看来,自己每块军功章,都应该有夫人的一半。此后,田慧琴给黄新廷中将生育了四个子女,并把他们培养成国家的英才。这对夫妻从此再也没有放开过对方的手,携手六十二载时光,他们的爱情故事惊艳了时光。对我们年轻人,也能带来许多启迪,让我们知道如何对待爱情,什么才是爱情?

相关文章